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雕胡米的意思、雕胡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雕胡米的解释

即雕胡,苽米。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二·菰米》﹝集解﹞引 苏颂 曰:“菰生水中,叶如蒲苇。其苗有茎梗者,谓之菰蒋草。至秋结实,乃雕胡米也。古人以为美饌。今饥岁,人犹採以当粮。”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雕胡米,又称菰米、雕菰米,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特指禾本科菰属植物菰(Zizania latifolia)的颖果。以下从汉语词典及文献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一、字义与词源

  1. “雕胡”释义

    “雕”通“凋”,指植物成熟后籽实脱落的状态;“胡”为古汉语中对异域或野生植物的泛称。“雕胡”合称,强调其野生籽实可食的特性。《说文解字》注:“菰,蒋也,其米谓之雕胡。”

  2. 别名考据

    古籍中多称“雕胡米”,亦名“安胡”(《七发》)、“蒋实”(《周礼》)或“菰米”。唐代杜甫《秋兴八首》有“波漂菰米沉云黑”之句,印证其作为粮食的记载。


二、历史与食用价值

  1. 古代主食地位

    先秦至汉唐时期,雕胡米为“六谷”(稌、黍、稷、粱、麦、菰)之一。《周礼·天官》载:“凡王之馈,食用六谷”,菰米位列其中,是贵族宴席的珍品。

  2. 风味与烹法

    其米粒细长呈黑褐色,炊煮后香气独特,口感软糯微黏。宋代《尔雅翼》称:“菰米九月熟,皮黑褐色,可炊饭,香美异常。”常与肉类同煮,如《礼记》记载的“雕胡饭配雁羹”。


三、物种演变与文化意义

  1. 从谷物到蔬菜的转变

    菰的茎部若感染黑粉菌则膨大为“茭白”(古称“菰笋”)。宋元以后,因茭白栽培兴起及菰米产量低,雕胡米逐渐退出主食体系,转为区域性食材。

  2. 文学意象

    在诗词中象征隐逸与自然馈赠。如王维“郧国稻苗秀,楚人菰米肥”,以菰米寄托田园之思。


四、现代认知与科学属性

  1. 植物学分类

    菰属水生草本,现主要分布于东亚湿地。其颖果含高蛋白、膳食纤维及抗氧化成分,现代研究列为“超级谷物”候选。

  2. 保护与复兴

    因生态环境变迁,野生菰米濒临消失。中国农业机构已开展种质资源保护,并尝试培育可商业化品种。


参考文献来源:

  1. 《说文解字注》(清·段玉裁)
  2. 《全唐诗》杜甫诗注(中华书局)
  3. 《周礼正义》(清·孙诒让)
  4. 《尔雅翼》(宋·罗愿)
  5. 《中国作物栽培史》(中国农业出版社)
  6. 《王维集校注》(中华书局)
  7. 《中国植物志》在线版(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8. 《中国水生蔬菜产业发展报告》(农业农村部)

网络扩展解释

雕胡米是古代重要的谷物之一,具体解释如下:

定义与来源

雕胡米即菰米,是多年生水生植物菰(茭白)的籽实。其果实呈紫黑色、针形细长,属于古代“六谷”之一(其余五谷为稌、黍、稷、粱、麦),东汉《周礼》中已有记载。

历史背景

特点与用途

现代地位

如今菰米因产量低、采集难,逐渐被其他谷物取代,但仍作为特色农产品在湖州等地延续种植传统。

如需了解更多文献细节,可查阅《本草纲目·穀二·菰米》或湖州地方志相关内容。

别人正在浏览...

阿指柏檟餔禄差落倡条冶叶抄掠衬手辞微旨远从恶如崩道知打牙傎乱钓丝竹晐姓还民河矦恒诰讧贼化鱼机案简子藤截搭题敬恭桑梓驹跋局地钥天狯猾狂奴故态狂气浪然两叶掩目陇鸟罗囊幕殿幕游排困僻静瓶榼褰树穷薄虬盘若何三老四少商行折实使范使团时味守黑水晶毬酸辛随行逐队诉理太阿之柄贪悖筒车悇憛无幽不烛五子棋相窥霞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