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在圣旨上书字判行。《宋史·职官志一》:“﹝中书省﹞皆承制画旨,以授门下省,令宣之,侍郎奉之,舍人行之。”《宋史·职官志二》:“﹝枢密院﹞面得旨者为録白,批奏得画者为画旨,并留为底。”
(2).绘画的旨意。 宋 苏辙 《王维吴道子画》诗:“我非画中师,偶亦识画旨。”《四库全书总目·艺术一·图画见闻志》:“其论製作之理,亦能得画旨,故 马端临 以为看画之纲领。”
“画旨”一词在中文中有两层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理解:
指在圣旨上书字判行,即官员在皇帝诏书上签署意见或批注。该用法多见于宋代行政制度,例如:
指绘画的创作意图或核心思想,强调作品传递的深层内涵。例如:
“旨”字本身具有双重含义:既指帝王的命令(如“圣旨”),也指抽象的思想目的(如“主旨”),这为“画旨”的两种用法提供了语义基础。现代语境中,行政用法已不常见,更多用于艺术评论领域。
《画旨》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绘画的用意、目的和意境。它跟艺术创作中的画面表达虽有些许区别,但主要是指艺术家通过绘画来传达独特的想法和感受。
《画旨》的拆分部首是“卩”和“目”,其中“卩”为左侧部首,又称钩。它由“勹”字旁演变而来,表示独一无二的宝物。而“目”为右侧部首,表示眼睛。
《画旨》的总笔画数为12画。
《画旨》这个词最早出现在《说文解字》,是古代汉字词典,由许慎所著。在《说文解字》中,它的解释为“画也,其末从书,其殀从罪,罪画之至也”。繁体字为「畫旨」。
在古代,写《画旨》一词时的汉字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字形上的差异包括左侧的部首“卩”更加像一个小勾,而右侧的部首“目”则略微偏向左边。
1.他的绘画作品充满着深邃的画旨。
2.这幅画的画旨是表达艺术家对自然景观的情感。
画意、画风、画境、画意
画意、画境、画思
画面、图像、实际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