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道不举遗的意思、道不举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道不举遗的解释

同“ 道不拾遗 ”。《新唐书·阚稜传》:“部兵皆羣盗,横相侵牟, 稜 案罪杀之,虽亲故无脱者,至道不举遗。”《新唐书·南蛮传下·诃陵》:“至 上元 间,国人推女子为王,号‘悉莫’,威令整肃,道不举遗。” 明 罗曰褧 《咸宾录·南夷志一·爪哇》:“至 上元 间,国人推女子为王,号 悉莫 ,威令整肃,道不举遗。”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道不举遗”实为“道不拾遗”的误写或演变表达,该成语的正确形态在汉语词典中记载为“道不拾遗”,形容社会风气淳朴良好,路上有他人遗失的物品也不会被捡走据为己有。此成语最早见于《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子产退而为政五年,国无盗贼,道不拾遗”,后《史记·商君列传》中亦有“道不拾遗,山无盗贼”的记载,均用以描述社会治理的理想状态。现代语言使用中,该成语常与“夜不闭户”连用,构成四字短语“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成为社会安定、民风淳朴的象征性表述。需要注意的是,部分方言区存在将“拾”讹传为“举”的现象,但权威辞书如《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均以“道不拾遗”为标准词条收录。

网络扩展解释

“道不举遗”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dào bù jǔ yí,其含义与“道不拾遗”相同,形容社会风气良好,路上无人拾取他人丢失的财物。以下是详细解释:


释义与出处

  1. 核心含义
    指社会秩序井然,人们不贪图他人财物,即使有物品遗落路上,也无人据为己有。

  2. 出处

    • 最早见于《新唐书·阚祾传》:“部兵皆群盗,横相侵牟,祾案罪杀之,虽亲故无脱者,至道不举遗。”
    • 明代罗曰褧的《咸宾录》也记载:“威令整肃,道不举遗。”

语言结构与用法


近义词与反义词


补充说明

如果需要进一步分析例句或历史背景,可以参考《新唐书》等古籍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阿殿拜母傍明襃册八珍主人变形虫碧汉钵头城闬宠嘉绰约黛娇滇红嫡觉斗头发梁方检腓字抚躬自问干马高风供求棺材何时检究假言家资击绵金麦穗钧石拘押开来继往开引宽雅联贯厉言楼阁台榭媒蝎朦瞽迷稀目即牛头旃檀偏头痛辟尘清徵全校雀箓然且软垫上系社队水腹送君千里终须别贪生讨脸恬憺响葫芦先天之精晓解崤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