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不举遗的意思、道不举遗的详细解释
道不举遗的解释
同“ 道不拾遗 ”。《新唐书·阚稜传》:“部兵皆羣盗,横相侵牟, 稜 案罪杀之,虽亲故无脱者,至道不举遗。”《新唐书·南蛮传下·诃陵》:“至 上元 间,国人推女子为王,号‘悉莫’,威令整肃,道不举遗。” 明 罗曰褧 《咸宾录·南夷志一·爪哇》:“至 上元 间,国人推女子为王,号 悉莫 ,威令整肃,道不举遗。”
词语分解
- 道的解释 道 à 路,方向,途径:道路。铁道。志同道合。 指法则、规律:道理。道德。道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道学。传道。修道。 方法,办法,技术:门道。医道。 指“道家”(中国春秋战国
- 遗的解释 遗 (遺) í 丢失:遗失。遗落。 漏掉:遗忘。遗漏。 丢失的东西,漏掉的部分:补遗。路不拾遗。 余,留:遗留。遗俗。遗闻。遗址。遗风。遗憾。遗老(a.经历世变的老人;b.仍然效忠前一朝代的老人)。
网络扩展解释
“道不举遗”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dào bù jǔ yí,其含义与“道不拾遗”相同,形容社会风气良好,路上无人拾取他人丢失的财物。以下是详细解释:
释义与出处
-
核心含义
指社会秩序井然,人们不贪图他人财物,即使有物品遗落路上,也无人据为己有。
-
出处
- 最早见于《新唐书·阚祾传》:“部兵皆群盗,横相侵牟,祾案罪杀之,虽亲故无脱者,至道不举遗。”
- 明代罗曰褧的《咸宾录》也记载:“威令整肃,道不举遗。”
语言结构与用法
- 成语结构:紧缩式(前后部分有逻辑关联)
- 感情色彩:褒义,用于赞颂良好社会风气
- 语法功能:多作谓语、定语或状语,例如:“这个国家治理有方,道不举遗。”
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道不拾遗、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 反义词:世风日下、人心不古(需根据语境补充)
补充说明
- “遗”在此读yí(第二声),意为“丢失的东西”。
- 该成语属于古代汉语用法,现代多使用“道不拾遗”。
如果需要进一步分析例句或历史背景,可以参考《新唐书》等古籍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道不举遗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道不举遗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没有遗留下来的道理或智慧。它表示某个人或事物没有留下有价值的东西,没有传承或延续下来的智慧。
拆分部首和笔画:
道不举遗这个词的拆分部首是道(辶部)和遗(辶部)。道的拼音是dào,遗的拼音是yí。道的笔画数是12,遗的笔画数是15。
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
道不举遗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文化和哲学思想。成语的写法是简化字,没有繁体字形式。在古时候,成语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现代汉字字形已经固定。
例句:
他虽然很努力,但他的工作中道不举遗,没有留下任何有益的经验教训。
组词:
道理、遗留、不遗余力
近义词:
爱莫能助、不见棺材不掉泪
反义词:
有尽有故
希望以上信息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问我。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