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奸愬的意思、奸愬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奸愬的解释

谓进谗。《荀子·致士》:“如是,则姦言、姦説、姦事、姦谋、姦誉、姦愬莫之试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奸愬(jiān sù)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由“奸”与“愬”二字复合而成,其核心含义指通过谗言、诬告等不正当手段进行诽谤或陷害他人。以下从词义、字源及文献用例三方面详细解析:


一、词义解析

  1. 基本释义

    “奸愬”指恶意进谗、诬陷诽谤的行为。“奸”表奸邪、欺诈,“愬”同“诉”,意为控告或诋毁。合指以不实之言构陷他人,破坏其名誉或地位。

    例证:《汉语大词典》释为“谗毁,诬陷”。

  2. 语义侧重

    该词强调行为动机的卑劣性与手段的隐蔽性,常见于描述政治斗争或人际倾轧中通过言语进行的恶意攻击。


二、字源与构词

  1. “奸”的本义

    “奸”古作“姦”,《说文解字》释为“私也”,本指自私诈伪,后引申为邪恶、背叛(如“奸宄”“奸佞”)。

  2. “愬”的演变

    “愬”从“言”部,《说文》注“告也”,本义为诉说。在贬义语境中特指“诬告”,如《论语·宪问》中“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

  3. 复合词特征

    二字组合后,语义叠加强化了“以奸邪之心行诬告之事”的贬义色彩,属典型的负面行为动词。


三、文献用例与历史语境

  1. 经典史籍记载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载:“(李林甫)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林甫‘口有蜜,腹有剑’,其奸愬如此。”此处生动刻画权臣以甜言蜜语掩饰诬陷之举。

  2. 法律文书中的批判

    清代律例将“奸愬”列为“诬告反坐”的加重情节,强调其“惑乱视听,离间君臣”的社会危害性(参见《大清律例·刑律》)。


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第10卷)

    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第128页。

    在线查阅(需订阅访问)

  2. 《资治通鉴》(中华书局点校本)

    司马光撰,1956年版,卷二百一十五。

    在线阅读

  3. 《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段玉裁注,1981年重印本。

    图书馆资源(检索“说文解字”)


以上解析综合权威辞书、经典文献及字源考据,完整呈现“奸愬”的词义特征及历史用法。

网络扩展解释

“奸愬”一词在标准汉语词汇中并不常见,可能是由“奸”和“愬”组合而成的生僻表达,或存在用字讹误。以下是分字解释及推测可能的含义:


1.单字解析


2.组合推测

结合两字含义,可能有两种解释方向:


3.使用建议

由于“奸愬”未被权威词典收录,建议:

  1. 结合上下文判断具体含义;
  2. 确认是否为“谗愬”“奸诈”等词的笔误;
  3. 若需表达“诬告”,可用更通用的词汇如“构陷”“诽谤”。

如需进一步分析,请提供具体出处或语境。

别人正在浏览...

敝衣糲食赪卵赤瓦不剌丑声远播大建躭待东闯西走端拱翻核费捐肥益焚榇分毫无爽偾骄告揖古贝黄雀伺蝉华色火兆或者说寄巢解谢惊起禁近金律浸微浸消控制流计算机快悦亏缺懒妇鱼连六鼇敛赊立班灵址临行力作码钱勉彊磨博士烹饪平实铺摆怯防勇战圣问书呈束发殊趋四辰肃睦笋衣腾觚頽踏顽颜违时绝俗五辂鲜飙消屈西口新安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