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转运仓贮粮物。 清 龚自珍 《<阮尚书年谱>第一序》:“京师转漕东南,岁七百万,积以升斗,极於京垓,盘仓古法,今也失传,其数至颐而不可稽,其欺至隐而不可詰。”
“盘仓”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应用于会计、仓储管理等领域,其核心含义是指对仓库中储存的货物、物资等进行清点、核对和查验的过程。以下是基于汉语词典角度的详细解释:
盘仓(pán cāng)指通过实地清点、计量、核对等方式,检查仓库中实际存储的货物数量、种类、状态等是否与账面记录相符的行为。其目的是确保库存数据的准确性,防止损耗或管理漏洞。
近义词:盘库、盘点、清仓。
会计与审计
在会计周期(如月末、年末)或审计过程中,企业需通过“盘仓”核实存货价值,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
示例:
“年终盘仓时发现部分原材料账实不符,需调整库存记录。”
仓储管理
仓库管理员定期盘仓,以监控货物损耗(如变质、破损)、盗窃或记录错误,优化库存周转效率。
示例:
“采用RFID技术后,盘仓效率提升50%,误差率降至0.3%以下。”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出版,中国最具权威的汉语工具书之一,明确收录“盘”有“清查、核算”之义(如“盘点”“盘账”),“仓”即仓库,二者组合为“盘仓”的引申含义。
来源: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第978页、第128页。
《会计大辞典》
定义“盘存”为“通过实物清点确定资产实际结存数量的方法”,而“盘仓”是其具体应用场景之一,强调库存资产的核实。
来源: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会计大辞典》,“盘存”词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 18354-2021)
将“盘点”定义为“对库存物品进行数量或状态的核查活动”,“盘仓”属标准化操作流程。
来源: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物流术语》(GB/T 18354-2021)第3.2.7条。
“盘点”泛指对所有资产的清查(如固定资产、现金),而“盘仓”特指对仓库存货的核查,范围更聚焦。
“清仓”强调清理库存(如促销甩卖),而“盘仓”侧重核对查验,目的不同。
在数字化管理中,“动态盘仓”技术(如实时库存监控系统)逐步替代传统人工盘点,提升准确性与效率。据《中国仓储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23年超70%的大型企业已部署智能盘仓系统。
“盘仓”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转运仓贮粮物,主要用于描述粮食仓储与运输的管理过程。以下是详细解释:
“盘仓”指对仓储粮物的清点、转运及调配,强调通过系统化管理确保粮食流通的准确性。这一概念在清代文献中尤为常见,例如龚自珍提到“盘仓古法”与漕运制度相关,涉及粮食从东南地区转运至京城的复杂流程。
该词出自清代龚自珍《<阮尚书年谱>第一序》:“京师转漕东南,岁七百万……盘仓古法,今也失传。”文中指出,古代通过“盘仓”管理每年数百万石的漕粮运输,但因流程复杂且易滋生舞弊,相关制度逐渐失传。
如今“盘仓”一词已较少使用,更多被“盘点库存”“仓储物流”等现代术语替代,但其核心逻辑(即通过核查保障物资流转)仍应用于物流、供应链管理领域。
若需进一步了解古代漕运制度或仓储管理演变,可参考《清史稿·食货志》等史料。
班司驳糅车辀车踪川奠倒社店底彫骚醏菜队率恶虎不食子鳄鱼眼泪凤炬抚署工要苟生滚同鼓院河渡胡掳火烧疮介绍人罽幙鸠众克践空隙口语郎官湖脸红脖子粗麓林绵薆面糊团妙格跑码头牵及潜英气调青板青鷇启行齐匀瑞马彡彡折除神似石竹水嫩随计孙郎缩舌泰筮田鼠通今瞳子王鴡乡公祥桑像塔先露小司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