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志气高亢貌。《吕氏春秋·慎人》:“ 孔子 烈然返瑟而弦, 子路 抗然执干而舞。” 陈奇猷 校释:“抗,读‘高抗’之抗。‘抗然’,形容 子路 之志气……此‘抗然’係谓 子路 之志气高抗也。” 明 方孝孺 《答钱罗二秀才》书:“二兄以英敏之资,抗然以直道自许。”
“抗然”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kàng rán,其核心含义为志气高亢、不屈不挠的样子。以下是详细解释: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典文献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吕氏春秋》或方孝孺文集。
抗然(kàng rán)是一个汉字词语,由“抗”、“然”两个部分组成。
拆分部首和笔画:
- “抗”字的部首为 “扌”(手),由6画组成;
- “然”字的部首为“火”(火), 由12画组成。
来源:
“抗然”一词源自古代汉语,意为抗拒、抵抗的样子。它由两个字组成,汇集了“抗”的强硬、不屈的意味和“然”的无奈、顺从之情。
繁体:
在繁体字中,抗然字的写法和简体字相同。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抗然字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具体写法可能因时代和地域的变化而有所差异。
例句:
1. 他坚定不移地抗然着,从未屈服于困境。
2. 面对逆境,她抗然而立,决不屈服。
组词:
1. 抗争:表示为了维护自身权益或追求正义而进行抵抗。
2. 反抗:指对权威、规则、压迫等形成的抵制行为。
3. 抗击:表示对敌人或困难进行斗争、抵抗。
近义词:
1. 抵抗:指为了自身的利益或保卫事物而进行的反抗行为。
2. 抗拒:指不愿接受或听从,进行抵抗。
3. 对抗:指敌对双方进行力量上的冲突、斗争。
反义词:
1. 顺从:指遵从、听从他人的建议、意见或命令。
2. 屈服:表示在面对压力、困难或逆境时放弃抵抗,接受现状。
3. 逆从:指反对常规、规定,不顺从他人的行为。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