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礼征召贤能。 汉 王充 《论衡·知实》:“如 孔子 先知,宜知诸侯惑於谗臣,必不能用,空劳辱己,聘召之到,宜寝不往。” 南朝 梁 沉约 《与沉渊荐沉驎士表》:“ 元嘉 以来,聘召仍叠,玉质踰洁,霜操日严。” 宋 范仲淹 《上执政书》:“至於嵓穴草泽之士,或节义敦篤,或文学高古,宜崇聘召之礼,以厚浇竞之风。”
“聘召”是一个汉语成语,读作pìn zhào,其核心含义是以礼节征召或聘请贤能之士,主要用于古代官府、朝廷招揽人才。以下是详细解释: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人才选拔制度,可参考《论衡》《新唐书》等文献。
聘召是一个动词,意思是邀请或雇用人才、官员或员工。该词由两个部分组成:聘(辶辛)和召(口刀又)。其中,聘部分的部首是辶,表示行走;召部分的部首是口,表示口音或声音,刀则表示切割或交流。整个词的总笔画数为11。
据考证,聘召一词最早出现在《论语》一书中,使用的是繁体字「聘召」。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聘」字的上半部分原本是「皮」,下半部分是「辛」,表示以皮革作为贾赘礼物表示赏识;而「召」字的上半部分原本是「方」,下半部分是「口」,表示征集民众的声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字形逐渐演变成「聘」和「召」的样子。
以下是一些使用「聘召」的例句:
1. 公司决定聘召一位经验丰富的销售经理来帮助扩展业务。
2. 他们聘召了一位知名教授担任顾问。
3. 政府举行了一场选拔会,聘召合适的人选填补高级职位。
组词:聘请、召集、召唤。
近义词:招聘、雇佣、选用。
反义词:解雇、辞退、开除。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