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乌合。 唐 张九龄 《贺克捷状》:“本是乌杂之徒,足徵破亡之渐。”《前汉书平话》卷中:“时 秦 朝陆沉, 山 东大扰,异姓并起,英雄乌杂。”
(2).引申指杂乱无纪律。 唐 白居易 《请罢兵第二状》:“况神策官健,又最乌杂:以城市之人,例皆不惯。如此,忽思生路,或有奔逃。”
“乌杂”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形容无序、混乱的状态,常见于古典文献中。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词源与历史用例
现代应用
总结来看,“乌杂”多用于古典语境,强调缺乏组织性和纪律性,需结合具体文意理解其贬义色彩。
乌杂是一个汉字词语,常用于形容事物杂乱混杂、杂乱无章的状态。
乌杂的部首是木,总共有8划。
乌杂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一篇文章中,其中写道:“事则以乌得名,亦余之情也。”意为当事情杂乱无章的时候,就称之为乌杂。由此可见,乌杂一词在古代就已经存在.
乌杂在繁体中的写法为烏雜。
乌杂在古时候的写法为烏雜。
1. 屋子里乌杂不堪,仿佛被一阵风掀过。
2. 这个杂货铺里摆满了乌杂的小商品。
乌杂可以组成其他相关词语,如乌七八糟、乌烟瘴气、乌龙茶等。
混乱、杂乱、凌乱等为乌杂的近义词。
整齐、井然、有序等为乌杂的反义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