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閤下的意思、閤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閤下的解释

1.古代对尊贵者的敬称。后亦泛用于朋友之间,称谈话、通信的对方。 汉 蔡邕 《独断》卷上:“﹝天子﹞谓之陛下者,羣臣与天子言,不敢指斥天子,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因卑达尊之意也,上书亦如之。及羣臣士庶相与言,曰殿下、閤下、执事之属,皆此类也。” 唐 韩愈 《与于襄阳书》:“将仕郎守国子四门博士 韩愈 ,谨奉书尚书閤下。” 宋 欧阳修 《与杜正献公书》:“某顿首启,仲夏毒热,伏惟相公閤下,尊候动止万福。”

2.谓在屋门之下。《资治通鉴·晋惠帝永宁元年》:“ 廞 牙门将 涪陵 许弇 求为 巴东 监军, 杜淑 、 张粲 固执不许, 弇 怒,手杀 淑 粲 於 廞 閤下。”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閤下”是古代汉语中的敬称,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历史时期有所演变,主要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核心含义

  1. 尊称
    最初用于对地位尊贵者的敬称,如官员、贵族等。这一用法源自汉代,蔡邕《独断》提到“閤下”与“陛下”“殿下”同属间接敬称,通过称呼对方侍从或居所位置表达敬意。

  2. 泛化使用
    唐宋时期逐渐扩展至朋友间的书信或对话中,成为对谈话或通信对象的礼貌称呼。例如韩愈在《与于襄阳书》中以“尚书閤下”尊称对方,欧阳修书信中亦沿用此例。


二、词源与结构


三、历史用例


四、现代适用性

如今“閤下”已罕用于日常交流,多见于古典文献或历史题材创作中。若需表达类似敬意,现代汉语中可用“阁下”替代。

网络扩展解释二

标题:《閤下》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

閤下(gé xià)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首组成。其中,“門”(mén)是上部部首,表示门;“夹”(jiā)是下部部首,表示夹击。这个词的总笔画数为12。

“閤下”一词来源于古代文献《诗经·秦风·巷伯》:“巷伯其尉,维邻之墙。人之有言,不可不听。巷伯其尉,维邻之桑。人之有言,不可不纳。”其中,“閤下”一词用来形容邻居之间的相互访问、交流的场景,意为邻里之间和睦相处、友好交往。

在繁体字中,我们可以将“閤下”写作“闔下”。繁体字是一种书写形式,多在中国台湾、香港、澳门等地使用。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有许多变体。例如,在楷书中,“閤下”这一词可以写作“閣下”或“閤舍”。这些变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域上有所出入。

以下是一些关于“閤下”的例句:

1. 他们家庭和睦,與閤下齊心協力完成了這項工程。

2. 閤下之間要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支持。

一些与“閤下”相关的词语有:

组词:邻居、友好、交往

近义词:临近、相邻、亲近

反义词:疏离、冷漠、敌对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