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克治的意思、克治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克治的解释

谓克制私欲邪念。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俟其心意稍定,只悬空静守,如槁木死灰,亦无用须教他省察克治。”《明史·陈真晟传》:“又得 程子 主一之説,专心克治。”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克治是汉语中具有哲学和实践意义的复合词,需从词义、词源及用法三个维度解析:

一、核心释义

二、词源与结构

三、经典用例

  1. 理学语境:

    王阳明《传习录》强调“克治功夫”:“须是克治私欲,如猫捕鼠,一眼看着,一耳听着。”

  2. 文学应用:

    清代小说《镜花缘》中“克治邪心”指抵制诱惑,凸显道德实践性。

四、近义辨析

权威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M].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1.
  2. 王阳明. 《传习录译注》[M]. 中华书局, 2016.
  3. 许慎. 《说文解字》[M]. 中华书局, 2013.

网络扩展解释

“克治”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综合理解:

一、基本含义

指通过努力克服困难并解决问题,由“克”(克服、战胜)和“治”(治理、解决)组合而成,常用于描述解决问题的过程。例如:“面对环境危机,需以克治精神寻求方案。”

二、哲学与修养层面的延伸

在儒家思想中特指克制私欲邪念,属于道德修身的范畴。明代哲学家王守仁在《传习录》中提到“省察克治”,强调通过自我反省约束欲望,《明史》中也有“专心克治”的记载,均指向内在修养。

使用注意

  1. 语境差异:日常语境多指解决问题,而哲学语境侧重自我约束。
  2. 常见误用:需与“克”区分,后者仅含“抑制”义,而“克治”包含“克服+治理”的双重动作。

可通过等来源进一步查阅古籍用例。

别人正在浏览...

败行巴榄表勒逼捐逋逃薮不自料城垛诚厚酬奬酬谘椽条出言有章丢掉番寺風鈴符镇改观高衣关思还径和难浑如检获茧丝交口交羣嚼舌机符跻身舅氏客观事物量材录用隆厚虑祸忙合蟒衣冒暗秘爱明祠柰子你懑平足侵短穷冈上手沈困沈舟破釜谥寳水泄不通死格私谒遂愿孙权头正剸繁决剧图报脱笼问头先舅挦毛捣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