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裹糇粮的意思、裹糇粮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裹糇粮的解释

谓携带熟食干粮,以备出征或远行。语出《诗·大雅·公刘》:“迺裹餱粮,于橐于囊。” 朱熹 集传:“餱,食。粮,糗也。” 晋 干宝 《晋纪总论》:“至于 公刘 遭 狄 人之乱,去 邰 之 豳 ,身服厥劳。故其《诗》曰:‘乃裹餱粮,于橐于囊。’‘陟则在巘,復降在原,以处其民。’以至于 太王 为 戎 翟 所逼,而不忍百姓之命,杖策而去之。” 清 王昶 《郭舟山庙碑》:“裹餱粮兮争先后,妖星吐芒兮昼纬於天。”亦省作“ 裹餱 ”、“ 裹粮 ”。 晋 刘琨 《答卢谌》诗:“裹粮携弱,匍匐星奔。” 宋 崔伯易 《感山赋》:“南方诸山,非復昔时,材不爱而木不蕃,畋不时而兽不滋,迨有千里不毛,裹餱莫支,是天地阴阳昼夜长养,犹不能以充其欲。” 元 虞集 《橐驼图赞》:“裹餱启行,致祚八百,史臣作雅,稽古允若。”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太平世地地相同,地地平等,不待裹粮远学焉。”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裹糇粮”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与古代行军、迁徙或远行时的物资准备相关。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词义解析

  1. 本义
    指将干粮包裹携带,以备出征或长途跋涉使用。具体指将熟食(如糗,即炒熟的米麦)装入囊袋中携带。这一行为源于《诗经·大雅·公刘》中的记载:“乃裹餱粮,于橐于囊”,描述周人祖先公刘带领族人迁徙时准备食物的场景。

  2. 词语结构

    • 裹:包裹、捆扎。
    • 糇(hóu):干粮,特指熟食。朱熹在《诗集传》中注释为“食”,即可直接食用的成品粮。
    • 粮:原指未加工的谷物,此处与“糇”连用,泛指行军所需的食物储备。

二、历史用例与文化背景

  1. 古代文献引用
    晋代干宝在《晋纪总论》中提到:“(公刘)身服厥劳,故其《诗》曰:‘乃裹餱粮,于橐于囊’”,以此说明古代领袖身先士卒、与民共劳的品质。

  2. 实际用途
    古代交通不便,远行或迁徙时需提前准备便于携带、耐储存的食物(如炒米、干饼),装入“橐”(无底口袋)或“囊”(有底口袋)中,确保途中补给。

三、现代引申与扩展

部分现代解释将其泛化为“提前储备必需品”的比喻,如出行前准备物资或应对突发情况的储备行为。但需注意,这一用法并非传统文献中的原意,而是基于本义的引申。

网络扩展解释二

账号额度使用完毕,请更新

别人正在浏览...

哀癯瘢痆表帜薄言残坏长铫瞋恨絺绘虫吃牙宠信创造环境醋酸得益调哄滴骨亲顶包亸委贩君风美敢死士桂樽古刻股慄寒腹短识滹沱饭检质犗饵饥寒交至系缆旌枻踘蹴拘急莙荙菜刊剟联欢会露次蒙冤飘霏锵铿切肺妾身绮罗人轻举远游诎伸容光闪婚烧锅神螭升仙蜃竈曙霞斯缠酥胷蜕质讬伏微痾魏颗结草温慈污滥鲜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