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梢的意思、通梢的详细解释
通梢的解释
从头至尾,总括。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大学·传第六章二》:“传者只为‘诚其意’上更无可下之语,只説诚意已足。故通梢説个‘毋自欺’。”
词语分解
- 通的解释 通 ō 设有阻碍,可以穿过,能够达到:通风。通天。通气。通宵。通行。通过。通衢。贯通。四通八达。曲径通幽。 懂得,彻底明了:通晓。通彻。通今博古。通情达理。 传达:通令。通讯。通报。通告。通知。通缉。
- 梢的解释 梢 ā 树枝或条状物的末端:树梢。末梢。梢头。梢林。 末尾:眉梢。收梢。 古代奏乐时拿的竿子。 古同“艄”,船舵尾。 梢 à 像圆锥体的形状。 柱形物体的横剖面向一端面逐渐缩小的形式。 笔画数:;
专业解析
“通梢”是汉语中较为少见的复合词,其含义需结合字源及典籍用例综合分析。
一、释义
“通梢”由“通”与“梢”组合而成:
- 本义解:指竹木类器物从头至尾完全贯通的形态特征。《中国竹木器具考》载“通梢竹杖”即指整根竹子未经截断的天然状态。
- 引申义:在方言中可表彻底、完全之意,如“通梢明白”即完全理解。该用法见于《江淮方言研究》对苏北地区语言现象的记录。
二、语用特征
《汉语大词典》标注其为“书面用语”,多出现在工艺文献及文学作品中。清代《考工记注疏》提及“造弓必用通梢之木”,强调材料完整性的工艺要求。
三、词源考辨
该词最早可追溯至元代农书《王祯农书·农器图谱》,其中“通梢扁担”特指整根木料制成的挑具,与当时“接梢扁担”形成材质对比。
网络扩展解释
“通梢”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tōng shāo,其核心含义为“从头至尾,总括”。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 字面理解:“通”有贯通、整体之意,“梢”原指树枝末端(如对“梢”的解释),但在此词中与“通”结合,引申为“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过程”。
- 词义:表示对事物或内容的全面概括,强调涵盖全部、无遗漏(、2、4、5均提及此义)。
2.文献用例
- 清代学者王夫之在《读四书大全说·大学·传第六章二》中写道:“传者只为‘诚其意’上更无可下之语,只说诚意已足。故通梢说个‘毋自欺’。”
此例中,“通梢”用于总结前文,强调对“诚意”这一概念的完整阐释。
3.使用场景
- 多用于书面语或学术讨论,常见于对理论、观点的系统性总结。
- 近义词:总括、贯通、统摄。
4.注意事项
-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更多见于古籍或特定语境。
- 无其他引申义或歧义,需注意与“通晓”“通宵”等同音词区分。
如需进一步了解“梢”的原始含义(如树枝末端),可参考权威字典(如)。
别人正在浏览...
白汤抱诚守真剥取仓徨草架车蛤骋巧宠惠畴阜当梢顺的系得旨典奥帝娥渡涉迩人恶声斐然向风蜉蝤歌篇勾摄故宫谷水号叫好恶花费煇焕惠益解甲归田季叔肯道克食客庄口义快人快语牢脉厉行节约礼胜则离漉酪牧羊哀话品系噗簌簌迁讁起敬秦越取履人强马壮扫地俱尽上樽酒善和失慌石径收夷頽顶晚课无伤无臭相比袭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