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故宫的意思、故宫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故宫的解释

(1) [Gugong (Imperial Palace)]∶指中国最大的皇宫,也是世界建筑面积最大的古代宫殿,总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以中轴对称、水平布局为主要特色。位于北京中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

(2) [palace]∶旧时宫殿

石城依旧空江国,故宫春色。—— 宋· 孙光宪《后庭花》

详细解释

(1).旧时的宫殿。《汉书·食货志下》:“公卿白议封禪事,而郡国皆豫治道,修缮故宫。” 元 傅若金 《奉送达兼善御史赴河南宪佥十二韵》:“白日明高岳, 黄河 绕故宫。” 柳亚子 《题芷畦燕游续草》诗:“故宫铜狄西风泪,不为蛮夷大长流。”

(2).指 北京 故宫 。 明 清 两代的皇宫,位于 北京市 中心。建于 明 代 永乐 年间。由大小不同的数十个院落组成,四周围有城墙,称“紫禁城”。主要建筑分外朝与内庭两部分。外朝以 太和殿 、 中和殿 和 保和殿 为中心,内庭以 乾清宫 、 交泰殿 和 坤宁宫 为中心。此外还有 文华殿 、 武英殿 和御花园等。 故宫 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文物丰富。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故宫汉语 快速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

关于“故宫”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基本定义

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现为故宫博物院所在地。其名称中“故”指旧时,“宫”即宫殿,合称意为前朝皇宫。

二、历史沿革

  1. 建造背景: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历时14年于1420年建成,作为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的核心工程。
  2. 皇家历史:明清两代共24位皇帝在此居住并执政,统治中国近500年,直至1912年清朝灭亡。
  3. 近代转型:1925年成立故宫博物院,成为面向公众开放的博物馆,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AAAAA级景区。

三、建筑布局与特色

  1. 规模与结构:占地面积约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现存宫殿建筑8700余间(不同统计方式数据略有差异)。以中轴线对称布局,分为“前朝”与“后寝”两部分。
    • 前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中心,用于举行国家大典;
    • 后寝: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核心,为帝后居所。
  2. 建筑艺术:
    • 采用木质榫卯结构,无铁钉,抗震性强;
    • 屋顶覆盖黄色琉璃瓦(象征皇权),装饰龙凤纹样与彩画;
    • 布局融合礼制思想,体现“天人合一”理念。

四、文化意义

  1. 权力象征:作为封建皇权核心,代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顶峰。
  2. 文化瑰宝:凝聚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宗教等多元文化,藏有180余万件文物,涵盖书画、陶瓷、典籍等类别。
  3. 世界地位: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与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等齐名。

五、现代功能与双重含义

“故宫”一词现包含两层含义:

  1. 建筑群:指紫禁城本身,作为历史遗迹;
  2. 博物院:指故宫博物院,承担文物保护、研究、展示与教育职能。

补充说明

关于房屋数量差异:不同来源数据在8700至9999间之间波动,主要因统计方式(如“间”的定义)及历史修缮变动所致。

如需进一步了解建筑细节或文物藏品,可参考故宫博物院官网或权威历史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故宫的意思

故宫又称为紫禁城,是北京市中心的一座宫殿建筑,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拆分部首和笔画

故宫的部首是宀(mián),笔画数为13。

来源

故宫一词最早出现在清代的文献中,用以指代明清两代皇宫,使它成为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庞大的古代宫殿建筑。

繁体

故宫的繁体字为「故宮」。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可能有所变化。关于故宫一词的古时候写法,可以参考不同历史时期的文献和碑刻,但因篇幅限制,这里无法一一列举。

例句

1. 故宫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的瑰宝之一。

2.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故宫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

组词

故宫博物院、故宫文物、故宫殿门、故宫御花园等。

近义词

紫禁城、北京故宫。

反义词

明清两代皇宫的现代化改造。

别人正在浏览...

安然如故本身避堂策告常伦趁社撦拽储光春鷰啜咤出讼攒簇悼悔堕马髻方来未艾燔丧飞跳棼轮府院扞蔽酣狎鹤阙红榜会办蹇剥焦霹雳惊迸旧好旷淡量交恋土理世溜步迈志麻亮駡仗猛壮名胜古迹穆护歌沐濯溺心女先屏对茜罗契厚七陵清旷权官敺捶区舍上指束带私忌日送故弹性势能体荐听审响珰珰县王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