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mpletely sweep away] 像扫地一样都没有了,形容破坏净尽
秦灭六国,而上古遗烈扫地俱尽矣。——《汉书·魏豹田儋等传赞》
惟怀逮愍,丧乱弘多,衣冠礼乐,扫地俱尽。——《晋书·儒林传序》
圣人遗训,扫地俱尽,制礼作乐,今也其时。——《隋书·高祖纪下》
谓彻底干净,毫无存留。用于贬义。《晋书·儒林传序》:“惟 怀 逮 愍 ,丧乱弘多,衣冠礼乐,扫地俱尽。”《隋书·高祖纪下》:“圣人遗训,扫地俱尽,制礼作乐,今也其时。”亦作“扫地以尽。” 梁启超 《新民议·禁早婚议》:“一羣之道德法律,且将扫地以尽。”
“扫地俱尽”是一个汉语成语,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含义
指彻底清除、完全消除,毫无存留。字面意为“像扫地一样全部清除干净”,常用于形容事物被破坏或消亡得极其彻底。
出处与典故
最早见于《汉书·魏豹田儋等传赞》:“秦灭六国,而上古遗烈扫地俱尽矣。”后《晋书·儒林传序》也引用:“衣冠礼乐,扫地俱尽。”均指传统礼制或文化因战乱等彻底消亡。
用法特点
近义词
“扫地无余”与其含义相近,均表示彻底清除。
现代应用
现可用于描述资源耗尽、传统丢失等场景,例如:“过度开发导致生态环境扫地俱尽。”
该成语通过夸张的比喻,生动表达了“完全消亡”的状态,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贬义色彩。
《扫地俱尽》是一个成语,意味着将地面上的一切东西全都清除干净。
《扫地俱尽》的部首是“扌”,总共有21个笔画。
《扫地俱尽》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典故故事。故事中,一位贤良的人会经常扫地清洁,以保持家园整洁。这个成语通过比喻的方式,形象地描述了将事情做到最彻底的意义。
《扫地俱尽》的繁体字为《掃地俱盡》。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可能与现代有所不同。然而,我对《扫地俱尽》古时候的写法没有找到确切资料。
1. 我终于将房间里的每一处角落都扫地俱尽了。
2. 她一夜未眠地清理整间房子,确保将每一处灰尘都扫地俱尽。
近义词:一干二净、彻底、全面
反义词:残余、满地、未了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