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勾摄的意思、勾摄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勾摄的解释

(1).谓处理公务。《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却説县尉次日正要勾摄公事,寻砚底下这幅访单,已不见了。” 清 褚人穫 《坚瓠九集·板隶》:“ 全椒 章惠 知 温州 平阳县 ,奉公爱民,理繁就简,凡百公务,不差隶卒勾摄。”

(2).拘捕;传拿。《元典章·刑部十五·停务》:“官司不详事体,依凭勾摄,民皆受苦。”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吾为冥吏,至南村有所勾摄,适同路耳。” 鲁迅 《朝花夕拾·无常》:“听说他一手还拿着铁索,因为他是勾摄生魂的使者。”

(3).谓对人有极强的吸引力。 茅盾 《霜叶红似二月花》八:“﹝ 朱小姐 ﹞心里却想着 竞新 此时是否仍站在门外,也想到 竞新 那一双会勾摄人家心灵的眼睛。”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勾摄”是一个多义词汇,其含义根据语境不同有所差异,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1. 处理公务
    指办理官方事务或执行公务。例如《古今小说》中提到“勾摄公事”,清代文献也记载“凡百公务,不差隶卒勾摄”。

  2. 拘捕、传拿
    常见于古代司法场景,表示逮捕或传唤犯人。如《元典章》提及“官司不详事体,依凭勾摄”,《剪灯新话》中也有“勾摄入狱”的用法。

  3. 强烈的吸引力
    比喻用言行吸引他人,使其难以自拔。例如“勾魂勾,摄人心魄”“凤眼勾摄三魂”等文学化表达。


二、使用场景与例句


三、词源与演变

“勾”本义为勾引、吸引,“摄”意为摄取、束缚,组合后引申出多重含义。早期多用于公务和司法领域,后逐渐扩展至形容抽象吸引力。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汉典》《剪灯新话》等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勾摄

勾摄是一个汉字词语,它是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勹”和“扫”,共有11个笔画。它是一种表示“吸引、引诱、摄取”的意思。在古代,勾摄的字形略有不同,以繁体为例,它是由“勺”和“扫”组成的。

来源与意义

勾摄的来源并不明确,可能是古代人们根据实际情况创造出来的。它的意义主要是指通过某种方式吸引或者引诱人,使其感到兴趣或者被其吸引,进而产生一定的影响。

繁体字和古代写法

在繁体中,勾摄的字形是由“勺”和“扫”两个部首组成。而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是不断演变的,所以勾摄的古代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然而,无论古代写法如何变化,它的含义和意义基本保持一致。

例句

1. 这个广告使用了创新的方式勾摄了我的注意力。

2.他的演讲技巧非常出色,可以勾摄观众的心。

3.这则新闻以真实的故事勾摄了全国人民的眼球。

组词

勾心斗角、吸引、引诱、摄取、吸睛、吸妖、摄像、摄影

近义词

吸引、引诱、诱惑、引导

反义词

抵制、拒绝、排斥、远离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