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同俗的意思、同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同俗的解释

(1).风俗相同。《战国策·赵策二》:“儒者一师而礼异,中国同俗而教离。”

(2).使风俗同一。《礼记·王制》:“齐八政以防淫,一道德以同俗。”

(3).随顺世俗。 宋 王安石 《答司马谏议书》:“人习於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於众为善。” 宋 戴复古 《哭涧泉韩仲止》诗之一:“雅志不同俗,休官二十年。”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同俗"是汉语中具有复合语义的古代词汇,其核心内涵可从以下四个维度解析:

一、词性构成 该词属动宾式合成词,由"同"(动词,表示趋近、随顺)与"俗"(名词,指社会风气或群体习惯)构成复合结构,体现行为主体对外部环境的主动调适。《古代汉语虚词词典》(商务印书馆,2018修订版)指出此类构词法常见于先秦典籍。

二、核心释义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22版)第3册第256页明确其双重含义:①字面指"与流俗相同",如《荀子·儒效》"其言有类,其行有礼,其举事无悔,其持险应变曲当,与时迁徙,与世偃仰,千举万变,其道一也,是大儒之稽也"即暗含此意;②引申为"使习俗同一",如《史记·秦始皇本纪》载李斯奏议"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辟禁"的政策导向。

三、历时演变 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2019版)考证,该词在汉唐文献中多含贬义,如王充《论衡·自纪》"充书违诡于俗"即形成语义对照。至宋明时期逐渐中性化,《朱子语类》卷十三论及"同俗而不失其正"时,已赋予其辩证意蕴。

四、文化关联 《中华传统文化关键词》(中华书局,2020版)将其置于"和而不同"的哲学框架中分析,认为该词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中个体与群体关系的动态平衡观,与《礼记·中庸》"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理念形成深层呼应。

网络扩展解释

“同俗”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义

“同俗”指与世俗相符合,遵循社会习俗和道德准则,强调个人言行与社会规范的契合性。发音为“tóng sú”。


二、详细解释

  1. 风俗相同
    指不同群体或地域拥有相似的风俗习惯。例如《战国策·赵策二》提到“中国同俗而教离”,反映地域间习俗的共通性。

  2. 使风俗同一
    表示通过教化或政策统一社会习俗。如《礼记·王制》中“一道德以同俗”,强调道德规范对整合风俗的作用。

  3. 随顺世俗
    指个人主动适应社会常规。如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提到士大夫“同俗自媚于众”,暗含对盲从世俗的批评。


三、使用场景


四、例句参考

  1.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强调地域习俗差异。
  2. “自愤激、自竖立,不苟同俗”:体现独立于世俗的志向。
  3. “齐八政以防淫,一道德以同俗”:政策统一风俗的例证。

如需更完整的古籍原文或用法分析,可参考《战国策》《礼记》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安居乐业比义潮鸡谶辞沉浮俯仰垂范百世村学究大肠冻合兜担房驷膰肉反杀风尘之变葑菲之采封縢浮囊赴汤跳火干局共管搆制龟燋国子监火絶奬借解牓解放思想犄角旮旯攫閷咀嚼英华军来将敌,水来土堰俱瞻堪笑颗涷挛跪罗括面布排叠彭排葡桃欠据潜影弃群臣杞人邱樊稔转圣珓史録手背收抚书林提起童子试头昏眼花颓惫万缘惟利是命五怸鲜飇向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