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比喻彻底铲除、全部解决。 元 李寿卿 《伍员 * 》第二折:“须知草要连根拔,专怕春回芽再发。”
(2).比喻揭老底。《当代》1982年第6期:“ 褚大 觉得儿媳妇这些骂人的话,是连锅端、连根拔,连他这老公爹也给划拉进去任意侮辱,太不能容忍了。”
“连根拔”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多层含义和用法:
彻底铲除
指将事物从根源处完全清除,不留任何残留。例如清除顽固的杂草或势力时,需“连根拔”才能避免再生。
比喻揭老底
在口语中也可表示揭露隐藏的真相或彻底否定某人的行为,如“连锅端、连根拔”形容不留情面地揭发。
历史典故
元代李寿卿的《伍员吹箫》中提到:“须知草要连根拔,专怕春回芽再发”,强调彻底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文学作品
古希腊悲剧《埃阿斯》中也有类似表达,形容将山岩连根拔起抛入海中,比喻毁灭性力量。
自然现象
飓风虽能“连根拔”大树,却无法摧毁扎根深厚的小草,突显力量的对比。
社会隐喻
如汉代历史中,清除宦官势力需“连根拔除”,否则国家积重难返。
“连根拔”既可描述物理层面的彻底清除,也用于抽象语境中表达不留余地的揭露或解决。其核心在于强调根源性和不可逆性,适用于自然、社会及日常生活的多重场景。
《连根拔》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把某物整体彻底拔出或摧毁。
《连根拔》的两个字的拆分部首分别是“木”和“手”,其笔画分别是“四”和“四”。
《连根拔》这个成语最早见于《尚书·周书·宏诰》:“孰仁服而行,民赞夫敬;失仁服而行,民叛夫残。”其中的“失仁服而行,民赞夫连根拔。”意思是说如果君主失去仁德和宽厚,百姓就会起来推翻他。
《连根拔》的繁体字是「連根拔」。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连根拔》在古代写作「連根拔」。随着时间的推移,字形发生了一些变化,逐渐演变成了现代的写法。
他们在战役中展现了强大的战斗力,连根拔敌军的意志。
连根拔出、连根拔起、连根拔除、连根拔走、连根拔起、连根拔底
根除、根绝、根除掉
保留、根基深厚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