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共一井田。《孟子·滕文公上》:“死徙无出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参见“ 井田 ”。
(2).同饮一井水。谓邻居。 晋 习凿齿 《襄阳耆旧传》:“ 王粲 与 繁钦 ,并邻同井, 粲 以西京扰乱,乃之 荆州 依 刘表 ,其墓及井见在。”
“同井”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两层含义,其解释及出处如下:
共一井田(古代土地制度)
指在周代的井田制中,同一井田内共同耕作的农户。井田制将土地划分为“井”字形方块,由八家共同耕种,中间为公田。
出处:《孟子·滕文公上》:“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
例句:唐代齐己诗句“丞相家同井邑居”,体现古代土地分配形式。
同饮一井水(引申为邻居)
字面指共享一口水井,后引申为居住相邻的邻里关系。
出处:晋代习凿齿《襄阳耆旧传》记载,王粲与繁钦“并邻同井”。
例句:宋代张耒诗句“雷封已并田同井”,描述地域相邻的关联性。
如需具体古籍例句或井田制细节,可参考《孟子》《襄阳耆旧传》等文献来源。
“同井”是一个成语,源自古代的故事传说。
指在同一井边取水,比喻共同分担困境,共同面对困难。
“同井”这个词分为两个部分:同(田)和井(二)。同的部首是人字旁,井的部首是井字底。同井一共有9画。
“同井”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庄子·秋水》:“千虑之难,不如一致之利;千敌之挠,不如同井之蛙。”意思是千方百计难以解决的问题,不如一致合作的效果好,千般设法困扰的敌人,不如同处一片困境的伙伴。通过这个故事,形成了“同井”的成语,用来形容人们在共同的困境中互相扶持、合作共赢。
“同井”在繁体字中写作「同井」。
古代汉字中,同井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如今的同井书写形式是“井”字放在“同”字上方。古代的写法是“井”放在“同”的左侧,两个字形成一个整体。
在同事们互相帮助的氛围中,我们像同井的蛙一样,共同面对工作中的困难。
同心、同辈、同类、同甘共苦
共患难、同舟共济
各自为政、鱼死网破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