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名。在今 山西 繁峙 及旧 崞县 一带。《管子·轻重戊》:“ 离枝 闻之,则侵其北。 代王 闻之,大恐,则将其士卒葆於 代谷 之上。” 汉 桓宽 《盐铁论·伐功》:“ 赵武 灵王 踰 句注 ,过 代谷 ,略灭 林胡 、 楼烦 。”《资治通鉴·汉高帝七年》:“上居 晋阳 ,闻 冒顿 居 代谷 ,欲击之。” 胡三省 注:“《史记正义》曰:‘ 代谷 ,今 嬀州 。’余据 唐 嬀州 在 幽州 西北,此 代谷 在 句注 之北。 后魏 都 平城 ,建为 代都 ,盖因 代谷 而名也。 唐 属 云州 界。”
“代谷”一词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需根据语境区分:
地理名称
指古代地名,位于今山西省繁峙县及原崞县(现属原平市)一带。该名称在《管子》《资治通鉴》等历史文献中多次出现,例如汉高祖刘邦曾在此驻军(、)。其地理位置靠近句注山(今雁门山),是古代军事要地。
可能的成语含义(需谨慎考证)
有资料提到“代谷”作为成语,意为“替人承担困难或危险”,由“代”(代替)和“谷”(谷物,代指劳作)组成,引申为无私奉献的精神()。但此解释仅见于个别来源,权威历史文献及主流词典未收录,可能为现代误传或混淆其他词语。
建议参考方向:
若涉及历史、地理内容,应以地名解释为主;若需成语用法,建议核查更权威的词典或文献,避免混淆。
《代谷》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代”和“谷”两个字组成。
它的部首是“谷”,笔画数为11。
《代谷》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农业社会。在古代农业中,由于各地气候和土壤的差异,农作物的种植方式和技术也不尽相同。为了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人们发展出了代替和补充粮食的概念,也就有了“代谷”这个词语。
在繁体字中,代谷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在古代,代谷的写法可能会稍有变化,但整体含义仍然相同。
1. 为了解决粮食不足的问题,政府采取了代谷措施。
2. 在古代,代谷是一种重要的农业政策。
3. 他们将代谷引入了农作物的种植。
代谷并没有其它常见的组词形式。如果要组成更复杂的词语,可能会需要与其它词语搭配使用。
暂无相关的近义词。
暂无相关的反义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