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亭隧的意思、亭隧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亭隧的解釋

亭燧。 漢 劉向 《說苑·辨物》:“昔 夏 之興也, 祝融 降于崇山;其亡也, 回祿 信於亭隧。” 漢 王粲 《七哀詩》之三:“登城望亭隧,翩翩飛戍旗。”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亭隧"是古代漢語中具有特定含義的複合詞,其釋義可從字形與曆史文獻兩個層面解析:

一、構詞釋義 "亭"指秦漢時期邊防要塞的崗哨建築,《說文解字》釋為"民所安定也",具有駐軍瞭望功能(來源:《漢語大字典》)。"隧"本義指地下通道,《爾雅·釋宮》注"地道也",後引申為穿山而建的軍事甬道(來源:《辭源》修訂本)。二字組合特指邊塞地區兼具防禦與通行功能的軍事設施。

二、文獻考證 該詞最早見于《後漢書·西羌傳》:"開田疇,列亭隧",注疏解釋為"邊塞烽燧系統"(來源:《後漢書集解》)。《居延漢簡》第214.5號簡記載:"亭隧卒日迹簿",印證其作為漢代長城防禦體系中的駐軍據點功能(來源:《居延漢簡釋文合校》)。唐代顔師古注《漢書》時明确:"隧謂鑿山通谷之道,置亭隧所以候望也",揭示其兼具交通與警戒的雙重屬性(來源:《漢書注》)。

三、建築特征 考古發現表明,亭隧多建于險要山隘,由夯土台基、烽火樓及地下甬道構成複合結構。如敦煌馬圈灣遺址顯示:主體建築高9米,附設半地下儲藏室,配有弩機、積薪等戰備物資(來源:《敦煌漢簡》考古報告)。其構造符合《墨子·備城門》所述"高臨亭隧,以射遠者"的軍事技術要求(來源:《墨子校注》)。

網絡擴展解釋

“亭隧”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詞彙,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

一、基本含義

  1. 邊防設施
    “亭隧”在古漢語中常指“亭燧”,即古代邊塞用于瞭望和傳遞烽火的軍事設施。其中:

    • 亭:指邊防崗亭,用于駐守和觀察敵情(、)。
    • 隧(燧):指烽火台,通過點燃煙火傳遞軍情(、)。
      例如漢代文獻《說苑·辨物》提到“回祿信於亭隧”,王粲《七哀詩》中“登城望亭隧”均描述此類場景(、)。
  2. 建築密集的比喻
    現代引申為成語,形容房屋或建築物排列緊密,如亭子與隧道連綿不斷()。但此用法較少見于古籍,可能是後起的比喻義。

二、字形與演變

三、使用建議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說文解字》《周禮》等古籍,或查閱權威曆史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凹面鏡拜師庇佑成德城根吃寡醋癡雲舂抭愁抱辭條詞意低丑疊縠斷足讀衆餓虎之蹊飛辯飛殃走禍卦筮鴻模花奶奶郇廚幻境牋毫見幾簡詣憍淫家獸酒罂開話濫屍兩禮黎母國牧監副目送娘姨逆河炮雲烹餁千愁萬緒欽産輕眇耆龐驅湧髯參如使色身紗布奢摩它深靓蜃器使心用幸受益水墨圖素飙頭牲頽鬧五辭舞舞爪爪縣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