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量聚集。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惠化》:“数年之间,渔商闐凑,州境大理。”
“阗凑”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释义
拼音为tián còu,表示“大量聚集”。其中“阗”有充满、拥挤之意,“凑”指聚集,两字组合强化了密集汇聚的含义。
2. 引证与用法
源自唐代封演《封氏闻见记·惠化》的例句:“数年之间,渔商阗凑,州境大理”,描述渔商大量聚集、地方繁荣的景象。该词多用于书面语境,侧重描述人或物的密集汇聚状态。
3. 词性特点
4. 现代使用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较少见,多用于文学或历史描述中,属于古雅表达。例如可造句:“节庆时游客阗凑,街道水泄不通。”
如需进一步了解近反义词或更多例句,可参考词典工具。
阗凑(tián còu)是一个古老且多义的汉字,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它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一些与其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阗凑由“门”字旁和“春”字两部分组成。其中,“门”字旁是它的部首,表示与门有关的事物;“春”则起到声旁的作用。总体来说,阗凑的书写相对比较复杂,共有12画。
“阗凑”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出现在《庄子·德充符》中,意为“聚集、聚合”的意思。繁体字中的阗凑为「闐凑」,几乎与简化字形状相同。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会有所不同。阗凑在古代的写法是:閮凑。虽然与今天的写法不同,但其读音和意思并没有发生变化。
1. 这次聚会将会有很多人阗凑在一起,一定会很热闹。
2. 在文化交流中,不同的观点和意见可以阗凑出更丰富的思想。
1. 防护阗凑
2. 阗凑人群
3. 阗凑声
4. 阗凑集市
1. 聚集
2. 集结
3. 聚合
4. 汇集
1. 分散
2. 散开
3. 离散
4. 分开
综上所述,阗凑是一个多义的汉字,既可以用作动词,也可以用作名词。它的部首为“门”字旁,共12画。来源于古代,古时候的写法为“閮凑”,在繁体中为「闐凑」。阗凑可以用在不同场景和句子中,表达聚集、聚合的意思,与其近义词包括聚集、集结、聚合等,反义词则为分散、散开、离散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