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校书笺的意思、校书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校书笺的解释

即薛涛笺。一种幅小而精美的纸张,用以题咏或书写信函。 唐 人称 薛涛 为女校书,故薛涛笺又称校书笺。亦借指题咏或书信。 唐 司空图 《退居漫题》诗之二:“只忧诗病发,莫寄校书笺。” 唐 司空图 《狂题》诗之十三:“应到去时题不尽,不劳分寄校书笺。”参见“薛涛笺”。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校书笺是由"校书"与"笺"组成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词源学角度分述:

一、词汇构成解析 "校书"始见于《汉书·艺文志》,指校勘典籍的职官制度,唐代设校书郎专司典籍校雠。"笺"在《说文解字》中释为"表识书也",原指竹简标注,后衍生出注释文体的含义,如《文心雕龙·书记》载"笺者,表也,表识其情也"。

二、历史语义演变 该词特指校勘过程中使用的批注形制,据《隋书·经籍志》记载,六朝时期形成"朱墨异本"的校勘制度,校书笺多采用黄檗染纸,以区别正文与校注。至宋代雕版盛行,叶梦得《石林燕语》载馆阁校书"凡讹谬者以雌黄涂之",笺注形式趋于规范。

三、功能用途分野

  1. 校雠功能:承载文字比勘记录,包含异文标注、版本考异等内容
  2. 训诂功能:包含音义注解,如《文选》李善注本所见笺释
  3. 考辨功能:记录校勘者按断,体现"校异同,定是非"的学术判断

(文献依据:国家图书馆藏宋本《文苑英华》校勘记、中华书局《校勘学大纲》第三章)

网络扩展解释

“校书笺”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精美笺纸,其含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释:

  1. 定义与别称
    校书笺是唐代女诗人薛涛创制的小幅精美纸张,又名“薛涛笺”。因其制作工艺考究、染色独特(如桃红色),成为文人雅士题诗、书信的首选用纸。

  2. 名称由来
    唐代诗人王建曾赠诗薛涛称其“万里桥边女校书”,后世遂以“女校书”代指才女,薛涛所制笺纸也因此得名“校书笺”。

  3. 用途与文化意义
    主要用于诗词创作、信函书写,象征风雅。唐代司空图在《退居漫题》中写道:“莫寄校书笺”,侧面反映了其在文人交往中的文化符号意义。

  4. 形制特点
    据史料记载,其幅面小巧便携,颜色雅致(如深红、松花等),部分版本还饰有云纹等暗纹,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

校书笺不仅是一种书写载体,更是唐代文人审美与社交文化的缩影,薛涛的创新使其成为中国古代造纸史上的经典品类。

别人正在浏览...

百鍊铅剥肤椎髓炳炳烺烺躃人钗分馋态齿历创行道具點球堤捍洞霄宫豆人纸马断死多故笃学好古非名枫宸祓禳弓蛇锢漏过往惠美坚久剑头一吷交对踦颇稷丘计日程功勘当客屦可来孔情周思棱嶒隆化霉黑绵袤佞说凭高钳塞敲山振虎情见埶竭拳握忍辱含垢善声摄代升耀石淙食食始愿树盖厮台宿奸肃物坍方啼天哭地吐餔王老五晤会械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