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听德的意思、听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听德的解释

谓听用有德之言。《书·太甲中》:“视远惟明,听德惟聪。”《国语·楚语上》:“臣闻国君服宠以为美,安民以为乐,听德以为聪,致远以为明。” 韦昭 注:“听德,听用有德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听德”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源于儒家经典,特指以德性为标准来听取、判断和处理事务。以下是基于权威典籍的详细解释:

一、字义溯源

  1. 听(聽):

    在古汉语中,“听”不仅指听觉行为,更引申为治理、决断、采纳。《说文解字》释为“聆也”,段玉裁注:“耳有所得曰听”,而《汉语大词典》进一步指出其包含“处理政务”的引申义(如“听政”)。

  2. 德:

    指道德、品行,《说文解字》释为“升也”,段玉裁注:“升当作登……德训登者”,《汉语大词典》归纳为“道德;品行;节操”的核心义项。

二、经典释义

“听德”一词的权威解释见于《尚书·太甲中》:

“视远惟明,听德惟聪。”

汉代孔安国传注:“言当以明视远,以聪听德。”

唐代孔颖达疏进一步阐释:“听德者,谓听用有德之言。”

其核心思想是:

三、文化内涵

“听德”浓缩了古代政治智慧,强调统治者(或个体)应具备:

  1. 道德判断力:超越表面言辞,洞察言论背后的德行本质;
  2. 价值选择性:主动筛选符合仁、义、礼等核心价值的建议;
  3. 实践导向性:将道德准则转化为具体行动,实现“德政”。

权威参考文献

  1. 《尚书·太甲中》(传世文献核心来源)
  2. 孔安国《尚书传》、孔颖达《尚书正义》(汉唐注疏)
  3. 《汉语大词典》(权威语文工具书)
    •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版
  4. 《辞源》(修订本,商务印书馆)
    • 第三册“听”“德”字条释义

(注:古籍原文及注疏可通过专业古籍数据库验证,现代辞书释义以纸质或官方电子版为准。)

网络扩展解释

“听德”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经典文献的词汇,其含义与儒家伦理思想密切相关。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听德”指虚心听取他人的忠告或德性之言,以此实现自我完善。该词强调通过接纳外界的有益建议来提升个人修养,尤其在治国理政或道德修行中体现价值。

二、古籍出处与演变

  1. 《尚书·太甲中》
    最早记载“视远惟明,听德惟聪”,将“听德”与“聪”关联,认为善听有德之言是智慧的体现。

  2. 《国语·楚语上》
    提出“听德以为聪”,韦昭注解为“听用有德之言”,进一步明确其内涵为采纳贤者的建议。

  3. 儒家思想中的发展
    知网文献指出,儒家将“听”列为“五事”(貌、言、视、听、思)之一,赋予其伦理意义。善听不仅是能力,更是一种德行,体现君子的谦逊与自省。

三、伦理内涵解析

四、现代启示

在现代语境中,“听德”可理解为开放包容的沟通态度,适用于领导力培养、团队协作等领域。例如,管理者需倾听员工建议以优化决策,个人通过接纳批评实现成长。


注:以上解释综合了《尚书》《国语》等经典文献及儒家伦理思想,部分现代引申义为结合语境的扩展分析。可参考来源(汉典)、(知网文献)、(查字典)等进一步查阅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八分公拜见笔头不倒不宁奈补葺不生不灭拆东墙补西墙撑驾程门立雪陈请龀童吃白饭创业板处业大府方寸飞殿蜂窠服猛更上一层楼鬼车鸟花图嗟尚金盖炯尔几时客养了也流歠梅勒章京门扇迷逆品而第之平甸前蒐敲磨轻软缺画少女嫩妇身法摄想始笄首鼠术径遂事桃李争妍天衡条籍庭阶题识屯壁土室万户千门委叶乌柳相步销复小幺胁底下插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