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首施 ”。1.踌躇;迟疑不决。《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 山越 恃阻,不宾歷世,缓则首鼠,急则狼顾。”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中:“ 元祐 末已有绍述之论,时 来之邵 为御史,议事率多首鼠,世目之为‘两来子’。” 清 侯方域 《送徐吴二子序》:“往见猎虎者禹步而入山嵎,以为诵符而骑其项。既见虎,则又首鼠,亦焉往而不为所噬哉?” 章炳麟 《訄书·哀清史》:“夫国史詘於人主,首施俯仰,无奈之何!”
(2).窥伺观望,进退无定。《后汉书·乌桓鲜卑传赞》:“二虏首施,鯁我北垂。”《北史·氐吐谷浑等传论》:“ 氐 、 羌 、 吐谷浑 等曰殊俗,别处边陲,考之前代,屡经叛服,窥覘首鼠,盖其本性。”《新唐书·郭子仪传》:“议者谓 子仪 有社稷功,而孽寇首鼠,乃置散地,非所宜。”
“首鼠”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渊源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犹豫不决、进退两难”的状态。根据《汉语大词典》释义,该词最早见于《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何为首鼠两端”,东汉学者服虔注解说“首鼠,一前一却也”,形象描绘出老鼠出洞时探头探脑的迟疑之态。
从构词法来看,“首”指头部动作,“鼠”取动物行为特征,二者结合形成通感式比喻。《辞源》指出该词存在通假现象,古音中与“踌躇”相近,在《后汉书·西羌传》等文献中可见“首施两端”的异文写法,印证其作为联绵词的语言特性。
在语义演变方面,《中国语文》期刊论文《联绵词“首鼠”考》揭示其经历了从具体动作到抽象心理的转喻过程。现代汉语中多用于书面语境,如钱钟书《围城》中“首鼠不安地踱步”,仍保留着古典词汇的韵味。
语言学权威数据库“汉典”收录该词条时,特别标注其属于“贬义色彩词汇”,常见于批评立场不坚定的语境。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汉语词典》则强调其双声联绵词属性,提醒使用者注意不可拆解单字释义。
“首鼠”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shǒu shǔ,主要含义为踌躇不决、迟疑犹豫,也可引申为窥伺观望、进退无定。以下是详细解释:
若需进一步了解成语“首鼠两端”的典故或具体古籍用例,可参考《史记》《后汉书》等文献原文。
柏成子皋白盐稖头背乡鞭春逼裂曾几何时撑突蹈辙断峤对胶顿昧恩奬蜚鸓風披风缀赴官芙蓉府祔祀甘霤高雄市格力个例顾忧好约宏贯花花草草皇猷贱弃家至户晓偈偈诘治机服羁留绩谋井厕禁宫花九集栗房陵阳山路人皆知毛廧马牌槃停情华莎随设疑瘦削双打霜色说到做到说诳陶甓投贽外王父亡将枉禁枉木违法解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