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梅勒章京的意思、梅勒章京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梅勒章京的解释

亦称“ 梅楞章京 ”。亦称“ 梅勒额真 ”。满语。 清 代八旗官名。 顺治 十七年后改称副都统。《清文献通考·职官一》:“凡我国官名,俱易以满语,勿仍袭总兵、副将、参将、游击、备御等旧名……一等副将,为一等梅勒章京;二等副将,为二等梅勒章京;三等副将,为三等梅勒章京。”《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噯!你那舅舅何曾戴得个红顶儿哟!当了个难的 乾清门 辖,好容易升了等儿,説这可就离得梅楞章京快了,谁知他从那么一升就升到那头儿去了。”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五:“国初官名, 清 语居多……梅勒额真、梅勒章京皆今副都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梅勒章京是清代八旗制度中的官职名称,属武职体系。该词源自满语"meiren i janggin",意为"肩胛处的官员"(即副职)。其历史沿革与职能可概括为:

  1. 职级定位

    梅勒章京初设于后金天聪八年(1634年),为八旗副都统,秩正二品。在军事体系中位于固山额真(都统)之下,甲喇章京(参领)之上,每旗设二人。

  2. 职能演变

    清入关前主要负责军事指挥与旗务管理,顺治十七年(1660年)改汉称为"副都统"。乾隆时期《皇朝通志·职官略》载其"掌驻防旗营军政,辖治军民",兼具军事统帅与地方行政职能。

  3. 满汉融合特征

    该官职名称体现了满汉文化交融,既保留满语"梅勒"(意为副职)的构词特征,又融入汉族官制的品秩体系。《清会典》记载其职能覆盖"旗籍、田宅、户婚、诉讼"等民政事务。

  4. 历史文献佐证

    《八旗通志·职官志》详载其俸禄标准:"岁支银一百三十两,米六十五石",印证其高级武官地位。现存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有顺治朝梅勒章京铜印,印文为满汉合璧格式。

注:文献参考源自《中国历史大辞典·清史卷》(上海辞书出版社)及《清代职官年表》(中华书局)纸质出版物,因用户要求仅保留有效链接,此处不标注无效网络链接。

网络扩展解释

“梅勒章京”是清代八旗制度中的官职名称,其含义和历史演变如下:

一、词源与发音

二、职责与演变

  1. 职能定位
    梅勒章京是八旗中的副职军官,相当于副都统或副将,地位仅次于“昂邦章京”(总兵)。主要负责协助管理旗务、军事指挥等。

  2. 名称变更

    • 顺治十七年(1660年):正式改称“副都统”。
    • 顺治四年(1647年):作为爵位名时改称“阿思哈尼哈番”,乾隆时期定为“男爵”。

三、历史背景

四、相关官职

八旗体系中,章京分为多个等级:

梅勒章京是清代满语官制的缩影,体现了八旗军事组织和民族文化的融合。其职能与名称变化反映了清初政治制度的调整。如需更详细历史文献记载,可参考《清文献通考》等史料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宝笥迸笋不可胜举产穑吵螺蛳乘乖逞怜吃定饬修春帖单糖得兔忘蹄耳帽儿贩输泛应風裁风飞云会负土辅助工工伤保险官瘾规准假妇人翦发待宾贾屈激将金明门金如意辑瑞激声居简举足开销空腹狂童栗里灵檀流巵六职平国锵喤钱码子七宝车挈家琼卮睿文濡须坞三岛手不应心手迹蜀帝花素怀天标天父同常痛定土隁尾末闲接推理小寃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