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土室的意思、土室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土室的解释

(1).古时天子明堂的中央室。《礼记·月令》“﹝季夏之月﹞天子居大庙大室” 唐 孔颖达 疏:“今中央室称大室者,以中央是土室。土为五行之主,尊之故称大…… 周 之明堂亦应土室在中央,大於四角之室也。”

(2).土屋。《史记·匈奴列传》:“夫力耕桑以求衣食,筑城郭以自备,故其民急则不习战功,缓则罢於作业。嗟土室之人,顾无多辞。”《后汉书·袁閎传》:“ 閎 遂散髮絶世,欲投迹深林。以母老不宜远遁,乃筑土室,四周於庭,不为户,自牖纳饮食而已。” 南朝 梁 刘孝标 《辨命论》:“瑶臺夏屋,不能悦其神。土室编蓬,未足忧其虑。” 唐 杜甫 《西枝村夜宿赞公土室》诗之二:“土室延白光,松门耿疏影。” 清 夏燮 《中西纪事·粤民义师》:“自相国去后, 英 人自恃其积年之狼亢,见后至者,以为土室懦夫,易而侮之。”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土室”一词在汉语中有两层主要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1. 古时天子明堂的中央室
    这是古代礼制建筑中的特定结构。根据《礼记·月令》记载,天子在季夏之月居于“大庙大室”,唐代孔颖达注解为“中央是土室”,因土为五行之主,地位尊崇,故称“大室”。

  2. 土屋或简陋的居所
    指用泥土建造的房屋,常用来形容贫寒或隐逸的住所。例如《史记·匈奴列传》中提到“土室之人”,《后汉书》记载隐士袁闳“筑土室自居”。


二、延伸与文献引用


三、使用场景

  1. 形容历史文献中天子明堂的中央结构。
  2. 描述古代贫民、隐士的居所,或用于文学表达清贫意境。

如需更具体的古籍原文或现代研究,可参考《礼记》《史记》等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土室

土室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部分组成:土和室。

根据汉字的结构,我们可以拆分土室的部首,其中土是左边的部首,表示土地或者泥土;室是右边的部首,表示房屋或者室内。

土室的来源比较简单,就是将土和室组合在一起形成的一个词语。在这个词语中,土的意思是指土地或者泥土,而室则表示房屋或者室内。

在繁体字中,土室的写法与简体相同。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土室的表示方法也基本保持不变。

下面是一些例句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土室:

一些与土室相关的组词包括土坡、土墙、土堆等。这些词语中的土都指的是土地或者泥土,而后面的词语则表示具体的物体或者结构。

土室的近义词可能有房屋、卧室等,反义词可能有高楼大厦、空旷等。这些词语在表达房屋或者室内的意思时与土室类似,但是语义上可能有细微的差别。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