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鼇洲的意思、鼇洲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鼇洲的解释

传说中的海上仙山。 唐 黄滔 《秋色赋》:“上澄鹊汉以清浅,东莹 鼇洲 而渺瀰。” 唐 皎然 《杂兴》诗之二:“鹤驾何冥冥, 鼇洲 去浩浩。”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鼇洲(áo zhōu)是汉语中的一个具有神话色彩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源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指巨龟(鼇)背负的仙岛或神山。以下是详细释义:


一、本义解析

  1. 神话地理概念

    传说渤海之东有五座仙山(岱舆、员峤、方壶、瀛洲、蓬莱),由十五只巨鼇驮载漂浮于海上。后借指仙境或海上仙岛。

    来源:《列子·汤问》载:“渤海之东有五山,……帝恐流于西极,失群仙之居,乃命禺彊使巨鼇十五举首而戴之。”

  2. 引申为科举象征

    因“鼇”为神话中支撑天地的神兽,唐宋时期“鼇头”指皇宫石阶上镌刻的巨鳌图案,状元立此受诏称“独占鼇头”。故“鼇洲”亦被赋予“文人荟萃之地”的隐喻,如科举考场或学术圣地。

    来源:宋代《锦绣万花谷》载:“翰林院学士承旨,立鼇头。”


二、文学意象

  1. 诗词中的仙境意象

    唐代王勃《七夕赋》以“鼇洲”喻指银河仙境:“鼇洲雾阙,接玉树于星桥。” 柳永《巫山一段云》亦云:“鼇洲浪静,瀛海日融。”

    来源:《全唐诗》《乐章集》

  2. 科举文化的隐喻

    清代朱珪《题文昌阁》诗:“鼇洲自昔盛文星”,以“鼇洲”代指人才辈出的学府或科举圣地。

    来源:《知足斋诗集》


三、现代使用与考据

现代汉语中“鼇洲”已罕用,多见于古籍研究与文学创作。其权威释义可参考:


参考文献

  1. 《列子·汤问》神话考释,中华书局点校本
  2. 《锦绣万花谷·职官类》,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3. 《全唐诗》《乐章集》,文学古籍刊行社
  4.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鼇洲”(áo zhōu)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神话的词语,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1. 神话中的地理概念 鼇洲在传说中是东海中的一座仙山岛屿,常被描述为缥缈奇幻的仙境。唐代诗人黄滔在《秋色赋》中写道“东莹鼇洲而渺瀰”,皎然《杂兴》诗中也提到“鼇洲去浩浩”,均以文学笔触描绘其神秘辽阔的景象。

2. 文化引申义 该词后来衍生出比喻义,代指人才荟萃的杰出之地。例如形容某地聚集了众多杰出人物,可用“鼇洲”强调其卓越性,类似“群英荟萃”的意境。

3. 构词解析

注:现代使用中,该词多出现于文学创作或典故引用场景,日常口语较少使用。

别人正在浏览...

安富恤贫憋支支秉笔竝舍茀禄不施常参官谗嗾趻踔成事不足,败事有余鸱视虎顾呆愣澹生堂吊赠风景粉扑儿富室儿干果规砭规诲姑妄听之欢腾壶漏箭壶奸钱计不旋跬极崇景入桑榆金鸂鶒即死君子之接如水颏宽苦手柳嚲莺娇龙修命篇蜜勿磨古暖律漰湃青緑山水球球鹊尾三谏沈懑市布说诨经私试谈言退犀讬产亡臣无官乌银香绵险妆霄景小俏步消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