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的意思、白的详细解释
白的解释
白绸。《北史·袁聿修传》:“ 大寧 初, 聿脩 以太常少卿出使巡省,仍令考校官人得失。经 兖州 ,时 邢邵 为刺史,别后,送白紬为信。 聿脩 不受。”
词语分解
- 白的解释 白 á 雪花或乳汁那样的颜色:白色。白米。 明亮:白昼。白日做梦。 清楚:明白。不白之冤。 纯洁:一生清白。白璧无瑕。 空的,没有加上其它东西的:空白。白卷。 没有成就的,没有效果的:白忙。白说。 没
专业解析
"白"(bái chōu)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未经染色的本色丝织品。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
字义构成
- 白:本义指白色,引申为“未经加工染色的”、“本色的”。
- :此字为“紬”的异体字(或视为“紬”的旧字形/特定写法)。"紬"(chōu)本义指抽引茧丝,引申指粗丝织成的绸或一种丝织品。因此,“白”即指未经染色、保持丝线本色的粗绸或丝织物。
-
具体释义
- 未经染色的本色丝织品:这是“白”最核心的含义。特指用生丝(未经练漂的丝)织成、未施加任何染色的、呈现丝线天然色泽(通常为米白、浅黄或象牙色)的绸布。
- 一种粗绸的名称:在古代织物分类中,“紬”(即)常指相对平纹、质地较粗厚的丝织物。“白”则特指这类粗绸中的本色品种。
-
文献与用例
- 该词多见于古籍或特定历史文献中,用以描述衣料或贡品的质地与颜色。例如,在记载古代赋税、物产或宫廷用度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贡白若干匹”之类的描述。
- 因其朴素无华的特性,“白”有时也用于象征质朴无华或清贫的状态。
-
辨析
- 与“素紬/素绸”的区别:“素紬”通常指虽未染色但可能经过精练(脱胶)的、质地更细腻洁白的绸,而“白”更强调其“本色”和可能相对“粗厚”的特性。
- 与“白绢”的区别:“绢”指更细密、轻薄的平纹丝织物,“白绢”即本色绢,质地与“白”(粗绸)不同。
-
现代使用
- “白”在现代汉语中已非常罕见,属于古语词或行业术语。在描述传统织物或研究古代经济、服饰史时可能会遇到。
来源参考:
- 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 (2010). 汉语大字典 (第二版). 四川辞书出版社、崇文书局. ISBN 978-7-5403-1744-7 (对“紬”及异体“”的释义)。
- 罗竹风 主编. (1986-1993). 汉语大词典.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ISBN 978-7-5432-0013-1 (对“白紬”的解释,涵盖“白”义)。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2016). 现代汉语词典 (第7版). 商务印书馆. ISBN 978-7-100-12450-8 (作为背景,现代词典中“紬”字释义可参考)。
- 相关古籍文献记载(如地方志、赋役全书、宫廷档案等,需具体查证)。
- 纺织史、服饰史相关专业著作中对传统丝织品种类的描述。
- 现代汉语语料库检索结果(显示其低频使用状态)。
网络扩展解释
关于“白”这一词汇,经核查,目前权威的汉语字典及文献中均未收录该词条,可能为输入错误或生僻组合。以下为相关可能性分析及“白”字的详细解释:
一、可能存在的输入误差
- “白字”的可能性
“白字”指书写或发音错误的汉字(如将“刻苦”误写成“克苦”),常见于口语表达。
- “白绸”的可能性
若指“白绸”(白色丝绸),则属于常见搭配,但需结合具体语境确认。
二、“白”字的核心含义(综合多个权威来源整理)
- 颜色属性
指雪、乳汁等纯净的白色,与“黑”相对。
- 明亮与清晰
如“白昼”表明亮,“明白”表清楚。
- 空白与无效
“空白卷”指未填写内容,“白忙”表徒劳无功。
- 象征与文化意义
- 象征纯洁(如“清白”);
- 戏曲中的念白(如“道白”);
- 丧事相关(如“白事”)。
三、建议
若需进一步解答,请确认原词是否为“白字”“白绸”或其他词汇,或提供更多上下文信息。您可参考以下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贝色北岳区表函逼惧参牟子草寮车兰泏泏唇紧打乐打毬玷累底稿地下茎顿契朵哆讹落房劳晷曜估人骨拾咳咳巴巴疥虫截嶭警众劲武积善余庆救苦斋决罚泃涕开原蛎蚝驴友埋首慢弛蛮彊慢视柠檬酸弄空头抛躲仟伯情重亲客秦石三笠辞烧鍊少言寡语生死不渝失旦士林馆手令谈慰添油炽薪通淫驮家窝主物产下贲宪规闲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