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ron cock;a stingy person;miser] 比喻极其吝啬的人
比喻吝啬的人。 清 袁枚 《新齐谐·铁公鸡》:“ 济南 富翁某,性慳吝,绰号 铁公鸡 ,言一毛不拔也。”《人民日报》1981.1.6:“你怎么不表态呢,是不是想当个铁公鸡,一毛不拔?” 杨绛 《洗澡》第一章:“ 胡小姐 觉得他攥着两拳头一文不花,活是一毛不拔的‘铁公鸡’。”
"铁公鸡"是一个常用的汉语俗语,具有鲜明的比喻色彩,其详细解释如下:
铁公鸡(tiě gōng jī)指极其吝啬、一毛不拔的人。字面意为"铁铸的公鸡",因铁器坚硬无法拔下羽毛,引申比喻人吝啬钱财,丝毫不愿付出或施予他人。
该词最早见于清代文人著作。袁枚《子不语·铁公鸡》中记载一富商"性悭吝,绰号铁公鸡,言一毛不拔也" ,明确以"铁公鸡"指代吝啬行为。后经民间口语传播,成为广泛使用的贬义俗语。
例:他是有名的铁公鸡,从不请客送礼。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出版,定义:"比喻非常吝啬的人" 。
(注:词典官网需订阅,建议引用纸质版ISBN 978-7-100-12450-8)
《汉语大词典》
收录于第11卷,释义强调其"讥讽吝啬者"的语用功能 。
以上内容综合权威辞书释义及文学用例,符合汉语词汇解释规范。例句与用法说明贴近实际语境,便于理解词义的社会文化内涵。
“铁公鸡”是汉语中常用的俗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归纳如下:
“铁公鸡”比喻极度吝啬、一毛不拔的人,常用于形容那些在金钱或物质上过分小气、不愿付出的行为。例如:“他连聚餐都不愿AA制,真是铁公鸡!”
该词最早见于清代袁枚《子不语》卷二十二,记载了一位绰号“铁公鸡”的济南富翁,因“性悭吝”而“一毛不拔”。歇后语“铁公鸡——一毛不拔”进一步强化了这一含义,成为家喻户晓的表达。
常见近义词包括“一毛不拔”“吝啬鬼”等。使用时多带调侃或批评意味,如:“公司年终奖都不发,老板简直是铁公鸡!”
该词生动刻画了吝啬者的形象,既有历史渊源,又活跃于现代口语,需根据语境判断是否含贬义。如需更详细来源,可参考《子不语》或权威词典(如搜狗百科、汉典)。
罢癃班历鄙訿不二门不讳操总纯孝楚酸独眼龙分光傅色贡公狗彘不食其余官话关试憨戆呵佛祖禾鸡泓涵火聚将承降降脚鈎甲壳积波桀起禁海浚急考名责实老而不死駡吻朋爱齐絜罄吐穷晷啓寤日镜挼弄愢愢丧魂落魄三贵僧衣商货申济设象石鲫时计世胙司舆岁月素昧生平掏底投闲威威武锐无息下笔成文向平愿小次小孩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