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太祖 朱元璋 赐给公侯伯屯戍百户(功臣护卫兵首领)的诏书。用铁片镌刻文字,故称。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兵部·铁册军》:“ 洪武 二十三年, 韩公 李善长 以嫌自6*杀。上始詔部制公侯伯屯戍百户,部并给铁册……至是以公侯年老赐还乡,各设百户一人,统其众以护之,给屯戍之印,赐以铁册。” 吴晗 《朱元璋传》第五章二:“公侯伯功臣赐卒一百十二人作卫队,设百户一人统率,颁有铁册,说明俟其寿考(死亡),子孙得袭,则兵皆入卫。称‘铁册军’。”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铁册汉语 快速查询。
铁册是明代特有的军政管理制度术语,指由朝廷统一铸造、用于登记军户信息的金属册籍。其核心含义与功能如下:
铁册详细记录军户家庭成员的姓名、年龄及承袭关系,确保兵源稳定。如父亡子继,需凭铁册更新登记,维持“军户世代为兵”的制度(来源:《明史·兵志》)。
册中载明军户田产、赋税及差役义务,官府据此征调军粮、杂役,防止脱籍逃役(来源:《明会典·户部》)。
铁册作为官方档案具有法律效力,是处理军户财产继承、户籍纠纷的法定凭证(来源:郭红《中国卫所制度》)。
铁册制度体现了明代以户籍控制社会的治理逻辑,通过金属载体的特殊性强化中央对军事资源的管控,是卫所制度运转的关键支撑。其严密的登记体系为后世研究明代军事与社会结构提供了重要史料(来源:韦庆远《明代黄册制度》)。
参考资料
“铁册”一词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需结合历史背景和语境区分:
一、历史制度中的含义(核心释义) 指明太祖朱元璋赐予功臣的铁制诏书,用于规范护卫军制度。具体特点包括:
二、引申含义(较少见) 部分资料提到其作为成语的用法,比喻坚固稳定、不可更改的事物或制度。例如形容法律法规或重要记录的权威性,类似“铁证”。但此用法多见于现代解释,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相关历史事件: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朱元璋因李善长案强化功臣监管,铁册制度成为控制兵权的措施之一。
建议参考权威历史文献(如《明史》《野获编》)进一步考证细节。
八陲百日维新饱暖冰簟不吃厕简昌辰铲革超言赤明初钟翠鸟宕跌大审鼎脚风害浮厝公车公墓光斯欣归路果必杭缎哗闹绛节校样甲伍跻扳节祠棘句静极思动静凝刊删阑道梁鸿妻沥涝理丧力学笃行龙蟠虎遶马铃摩尼珠拈花微笑千兵万马勤勚热剌剌商墟实报实销实才施关适軄摅写外简内明猥众文奸济恶问事杖五沃曏使弦急先职瞎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