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条例规章。《后汉书·童恢传》:“﹝ 恢 ﹞除 不其 令……耕织种收,皆有条章。一境清静,牢狱连年无囚。” 宋 陈亮 《三国纪年序》:“ 魏 之条章法度, 晋 承之以有天下。” 明 陆深 《停骖录摘抄续》:“军将征讨所到,歼厥渠魁,胁从罔治,备有条章。” 章炳麟 《文学总略》:“《魏氏春秋》言 亮 作《八务》《七式》《六恐》《五惧》,皆有条章,以训厉臣子。”
(2).指条约。 清 马建忠 《适可斋记言·巴黎复友人书》:“且 范斯法尼 之会,诸国虽共订条章,而 西班牙 与 荷兰 另有 孟斯德 之约。”
“条章”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指具体的制度、规范或管理条款,常用于描述组织内部或社会治理中的有序规定。例如:
指国家间共同签订的协议或约定。例如:
提示:若需进一步考证古籍原文或条约案例,可参考《后汉书》《适可斋记言》等文献。
《条章》是一个汉语词汇,用来形容法律、规定、条款等文件的内容。它表示一种具有结构性的、有规定标准的文件或篇章。
《条章》这个词可以拆分成两个部首,分别是“⺮”和“十”,其中“⺮”是表示“竹”的部首,“十”是表示“十”的部首。
根据《康熙字典》的统计,拆分成两个部首后,《条章》总共有12个笔画。
《条章》这个词最早来源于中国古代的法律制度,《汉书·河南尹田康传》记载:“塞与诸蛮,立约条章。”意味着在与外蛮族进行交涉时,制定了一系列的约定和规章制度。
在繁体字中,《条章》的写法与简体字保持一致,没有任何变化。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存在着不同的字体风格和变体。“条”字的古代写法为“條”,表示“竹子的枝条”,与现代字体相比稍有差异。而“章”字的古代写法为“章”,与现代字体基本一致。
1.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法律,是制定国家条章的基础。
2. 这份合同里详细规定了各种条章,我们必须严格遵守。
1. 条框、条则、章法、章程
2. 条约、条款、条文、章节
法规、规章、法律、法令
违法、废除、无效、自由
暴虎冯河避免摈厄踩水查收车弊尘垢秕糠螭头重弹垂休春华秋实锉荐打醋炭大箛旦角儿店东叠罗东门断覆断剸队徽附陈敢情高发宫军弓靴归鹤颔词黄钟毁弃缋总降送监书寄辞陵阿柳宿毛燕煤尾名册铭心镂骨牛享缥青千百气狠狠羣辈仁柔三日香甚嚣尘上谥宝属草稾属付疏眉朗目送断随任腾沸顽仙午灵误人子弟纤薄险侧系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