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灵便敏捷。 汉 刘向 《说苑·君道》:“当 尧 之时, 舜 为司徒, 契 为司马…… 尧 体力便巧,不能为一焉。 尧 为君而九子为臣,其何故也?”
(2).指简便灵巧之处。《汉书·食货志上》:“其耕耘下种田器,皆有便巧。”
(3).指简便巧妙的方法。《汉书·沟洫志》:“众庶见 王延世 蒙重赏,竞言便巧,不可用。” 宋 叶适 《朝请大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陈公墓志铭》:“造 李冰 石堰, 嘉州 绳桥,皆施便巧,坚久耐实。”
巧言善辩。 汉 陆贾 《新语·辅政》:“朴直质者近忠,便巧者近亡。” 汉 荀悦 《汉纪·元帝纪上》:“故无义而有财者显於世,欺慢而便巧者尊於朝。” 汉 徐干 《中论·考伪》:“心疾乎内,形劳於外,然其智调足以将之,便巧足以庄之。”
“便巧”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差异,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灵便敏捷
指人或事物动作灵活、反应迅速。例如《说苑·君道》提到尧的臣子“体力便巧”,强调其行动能力。
简便灵巧之处
描述工具、方法等设计上的便捷与巧妙。如《汉书·食货志》记载农具“皆有便巧”,突出实用性与巧妙性。
简便巧妙的方法
指解决问题的高效策略。例如《汉书·沟洫志》中提到的“竞言便巧”,即讨论治水良策。
“便巧”的核心是“便利”与“灵巧”,既可形容具体事物,也可指抽象方法。需注意其古义中的贬义用法,现代语境下多用于褒义。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书》《新语》等古籍原文。
便巧(biàn qiǎo)是一个常用汉字词语,具有多种意思和用法。
便巧的主要意思是形容事物方便、简单、容易。它可以用来形容一个行为或方法能够迅速达到目的,也可以用于形容某个物品或方法操作简单轻松。
便巧的部首是“亻”(人字旁),其笔画数为6画。
便巧最早出现在《说文解字》中,是从古代的象形字演变而来的。在繁体中,便巧的写法为「便」。
在古代,便巧的写法并非现代的简化形式。它的写法为「彳」(走字旁)上方加上「千」字,表示一个人走得很快,从而引申出“便利”、“方便”的含义。
1. 这个方案十分便巧,我们可以立即执行。
2. 这个工具使用起来很便巧,几分钟内就可以完成任务。
便巧能够作为一个形容词来使用,常常和其他词语组合,例如:便巧快捷、简便巧妙。
便巧的近义词包括方便、简便、迅捷等。而它的反义词则是复杂、繁琐、费力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