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尝粪的意思、尝粪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尝粪的解释

(1). 春秋 时, 吴 灭 越 , 越王 勾践 入臣于 吴 。 吴王 病, 勾践 用 范蠡 计,入宫问疾,尝 吴王 粪以诊病情, 吴王 喜, 勾践 遂得赦归 越 。事见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

(2).谓孝亲之行。《梁书·孝行传·庾黔娄》:“时 易 ( 娄 之父)疾始二日,医云:‘欲知差剧,但尝粪甜苦。’ 易 泄痢, 黔娄 輒取尝之。”

(3).谓佞人贱行以媚上。《新唐书·酷吏传·郭弘霸》:“再迁右臺侍御史,大夫 魏元忠 病,僚属省候, 弘霸 独后入,忧见颜间,请视便液,即染指尝,验疾轻重,贺曰:‘甘者病不瘳,今味苦,当愈。’喜甚。 元忠 恶其媚,暴语于朝。” 宋 张九成 《十九日杂兴》诗之二:“舐痔或尝粪,车服夸新好。”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尝粪”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文化背景的汉语词汇,其字面意思指“品尝粪便”。该词主要源于中国古代文献记载的两个著名典故,体现了极端情境下的忠孝行为或政治谋略,后世多用于形容难以想象的牺牲或深切的忧虑:

  1. 越王勾践“尝粪问疾”的典故

    记载于东汉赵晔《吴越春秋》。春秋时期,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俘虏后,为表忠心、获取信任以求复国,在夫差生病时主动尝其粪便以判断病情。夫差因此深受感动,最终释放勾践归国。此行为被视为政治权谋下极致的隐忍与牺牲。

  2. 庾黔娄“尝粪忧心”的典故

    见于《梁书·孝行传》及后世《二十四孝》故事。南朝梁人庾黔娄,在父亲患病时,听医者言“欲知(病)瘥剧,但尝粪甜苦”,于是亲尝父亲粪便以判断病情吉凶。此行为被奉为孝道的极端典范,用以表达子女对父母深重的忧虑与至孝。

文化内涵与用法

“尝粪”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已非常用词汇,其使用几乎完全局限于引用上述历史典故。它承载的文化内涵包括:

引用来源参考:

  1. 《吴越春秋》(东汉·赵晔撰):记载勾践尝粪故事的核心史料。
  2. 《梁书》(唐·姚思廉撰):卷四十七《孝行传》载有庾黔娄事迹。
  3. 《二十四孝》故事:后世将庾黔娄“尝粪忧心”列为二十四孝之一,广泛流传。

网络扩展解释

“尝粪”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汉语词汇,其词义演变与历史典故、文化背景密切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历史典故

  1. 越王勾践尝粪脱困
    春秋时期,越国被吴国所灭,越王勾践作为俘虏入吴为臣。据《吴越春秋》记载,吴王夫差生病时,勾践听从范蠡之计,主动品尝夫差的粪便以诊断病情,最终博得信任并被赦免归国。这一行为成为勾践“卧薪尝胆”复国故事中的著名情节。

二、传统引申含义

  1. 孝亲之行
    古代将“尝粪”视为极端的孝道表现,即子女为判断父母病情而尝其粪便以示关切。此用法多见于文献中对孝道的推崇。
  2. 佞人谄媚
    引申为通过卑贱行为讨好上位者,含贬义,常用于批判趋炎附势之徒。

三、现代引申义

  1. 尝试危险或可憎之事
    现代汉语中,“尝粪”作为成语,比喻主动尝试恶劣或危险的事情以获取经验教训,强调“忍辱负重”或“极端手段”的寓意。

“尝粪”一词的语义从具体历史事件(勾践复国)逐步扩展,既承载了忠孝伦理的复杂性,也被赋予了对人性趋附的讽刺,甚至衍生出更广义的“以身试险”含义。不同语境中需结合背景理解其褒贬色彩。

别人正在浏览...

宾王裁夺踩高竿参人禅庵韔弓除开殚谋戮力得儁得售地梨饵糕诽誉符守浮疑甘服高真寡约估校海龙君含垢匿瑕好端端好高昒穆狐丘首家常话皎日寂泊金声玉色金塘句拦科半克剥苦窳老一辈两济零碎领养轮次冥观默教沐粱木妖泥蟠不滓洽浃寝不成寐秦缺起舞容德麝沉勝友水鷄顺便肆劫孙悟空汰沙亭鄣挽捉五杂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