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天仪的意思、天仪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天仪的解释

(1).谓天之光仪。《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八·汉安世房中歌》:“孝奏天仪,若日月光。”《宋书·律历志下》:“七政致齐,实谓天仪。”

(2).指天子的容仪。《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既赐奉朝请,咫尺天仪。”《文选·颜延之<车驾幸京口三月三日侍游曲阿后湖作>诗》:“神御出瑶軫,天仪降藻舟。” 吕向 注:“神、天,皆谓帝也……仪,容仪也。”

(3).上天规定的法度。《云笈七籤》卷八十:“奉承教旨,具依天仪,长斋千日。”此指道教的法规。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天仪在汉语中为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语境及典籍用例综合考辨,主要涵盖以下四类释义:


一、天体运行规律或天文仪器

指宇宙星辰的运转法则,或观测天象的仪器。

典籍依据:

《后汉书·张衡传》载:“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

此处的“浑天仪”即张衡创制的天体模型,用于演示星象轨迹。《晋书·天文志》亦言:“天体穹隆如鸡子……天转如车毂之运”, 可佐证“天仪”与宇宙运行机制相关。


二、帝王的容止仪表

专指帝王庄严的仪容风度,属古代尊称用语。

典籍依据:

《宋书·礼志》称颂帝王:“天仪温晬,日表清明。”

《文选·颜延之〈应诏宴曲水作诗〉》亦云:“帝体丽明,仪辰作贰”,李善注:“天仪,天子之仪容也。”


三、天象与时空法则

引申为自然时序、宇宙规律,常见于星象或历法文献。

典籍依据:

《隋书·天文志》论历法:“推步天仪,究察辰象。”

《尚书·舜典》疏:“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孔颖达释:“璇玑者,正天仪之器也。”


四、北极星之古称

偶作星宿特指,代称北辰(北极星)。

典籍依据:

《晋书·天文志上》:“北极五星……一名天仪。”


现代汉语用法

今多用于文学修辞,形容超凡仪态或宏大格局,如:“天仪伟度,器宇非凡。” 此义项承自古义,但已脱离天文与礼制专指性,转为形容性短语。


权威参考来源:

  1. 《后汉书·张衡传》(中华书局点校本)
  2. 《晋书·天文志》(中华书局点校本)
  3. 《宋书·礼志》(中华书局点校本)
  4. 《文选》李善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5. 《隋书·天文志》(中华书局点校本)
  6. 《尚书正义》孔颖达疏(北京大学出版社整理本)

(注:古籍原文可通过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国学大师查阅;现代释义参见《汉语大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

“天仪”一词在汉语中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1. 天之光仪
    指天空的光辉或自然界的庄严景象,常用于形容日月星辰等天体运行的美感。例如《乐府诗集》中“孝奏天仪,若日月光”,以及《宋书》中“七政致齐,实谓天仪”,均以天文现象象征天道秩序。

  2. 天子的容仪
    专指帝王的仪态或威仪。如《后汉书》提到“咫尺天仪”,表示对皇帝仪容的尊崇。此用法多见于史书或颂扬君主的文献。

  3. 上天规定的法度
    特指宗教或哲学中的宇宙法则。例如道教典籍《云笈七签》记载“具依天仪,长斋千日”,强调遵循天定的戒律。


二、延伸用法


三、使用场景与文献来源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或例句,可参考汉典、查字典等权威来源(如、2、3)。

别人正在浏览...

避而不谈不介意才貌两全炽肆春赏摧刚为柔大王断竭放权孚释高席怪民诡算鬼薪过言后表环食架捏检控荐享寄春君结契解饷酒胆疾疫骏惠钧令刻省来征鍊思陵厉灵元利润履历片马留满解梅柳意谬说木琴拿搭碙砂棚阁碰手僻涩浅昧敲山振虎七楞八瓣漆沙砚攘却瑟韵沙朔省阁省忆岁熟透顶頽唐托理谢公乞墅奚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