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的别称。 元 龙辅 《女红馀志·梅》:“ 南华 封梅为寄春君。”
“寄春君”是汉语中梅花的雅称,其解释及文化背景如下:
一、基本释义 “寄春君”指梅花的别称,源自元代龙辅《女红馀志·梅》记载的典故:“南华封梅为寄春君”。该称谓蕴含梅花作为报春使者的意象,因其常在冬末春初绽放,被视为传递春天讯息的象征。
二、读音与构成
三、文化关联 梅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高洁、坚韧,与兰、竹、菊并称“四君子”。“寄春君”这一别称突显了梅花在文人雅士心中的特殊地位,常见于诗词书画中,如“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等名句均暗合此意。
扩展参考
若需查阅更多古籍用例或近义词(如“暗香”“玉奴”等梅花别称),可访问汉典、查字典等权威平台。
《寄春君》这个词由“寄”、“春”、“君”三个字组成。下面分别介绍这三个字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意思:寄托、寄送。
拆分部首和笔画:宀(㝉)+ 信(訓)。
来源:《说文解字》中的“尝以彤幣寄之”。
繁体:寄。
古时候汉字写法:宣口寸。
例句:他寄了一封信给远方的朋友。
组词:寄递、寄存、寄语。
近义词:寄托、寄予。
反义词:收。
意思:指一年四季中的春季。
拆分部首和笔画:日(旦)+ 十(又)。
来源:古人观察季节变化而得名。
繁体:春。
古时候汉字写法:㝡+
例句:春天来了,鲜花盛开。
组词:春天、春季、春光、春风。
近义词:春季、春天。
反义词:冬。
意思:尊称男子或者称呼君主。
拆分部首和笔画:口(囗)+ 尹(尸)。
来源:旧时对同辈或者下级男子的尊称,也可指君主。
繁体:君。
古时候汉字写法:㝯口
例句:君临天下,称我主宰。
组词:君主、国君、君权。
近义词:贵、卿。
反义词:臣、奴。
通过对《寄春君》这个词的拆解和解释,我们了解到“寄”意为寄托、寄送;“春”指春季;而“君”则是对男子或君主的尊称。这个词汇可以表达寄托思念之情,祝福春季的到来并向尊贵的男子致以敬意。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