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定海三总兵的意思、定海三总兵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定海三总兵的解释

鸦片战争中定海战役牺牲的三位爱国将领。1841年9月英军进攻浙江定海,定海镇总兵葛云飞、处州镇总兵郑国鸿、寿春镇总兵王锡朋率部血战,先后阵亡。史称定海三总兵。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定海三总兵

指中国清朝鸦片战争时期(1841年)在浙江定海(今舟山市)抗英战役中殉国的三位清军高级将领:葛云飞、王锡朋、郑国鸿。该称谓源于三人均担任总兵官职,且共同守卫定海直至牺牲,后世以“定海三总兵”尊称其忠烈事迹。


汉语词典角度释义

  1. 词义构成

    • 定海:地名,指战役发生地浙江定海县(现属舟山市)。
    • 三:数量词,指三位军事统帅。
    • 总兵:明清武官职名,属正二品,统辖一镇兵力,为地方最高军事指挥官。

      合称“定海三总兵”特指在定海战役中殉国的三位总兵将领。

  2. 历史背景

    1841年9月,英军二次进攻定海,三总兵率部浴血抵抗六昼夜。葛云飞(浙江定海总兵)、王锡朋(安徽寿春总兵)、郑国鸿(湖南处州总兵)分守要隘,终因寡不敌众,相继战死。此役为鸦片战争关键战役之一,三总兵事迹载入《清史稿·忠义传》。

  3. 文化象征意义

    “定海三总兵”已成为近代中国反抗外来侵略的民族精神符号,象征忠勇不屈的气节。其事迹被收录于《中国历史大辞典》《辞海》等权威辞书,定义为“鸦片战争中壮烈殉国的清军将领群体”。


权威参考来源

  1. 《清史稿·卷三百七十三·忠义传》

    记载三总兵殉国经过:“云飞赴水死,锡朋、国鸿亦战殁。”

    (来源:中华书局点校本《清史稿》)

  2. 《中国近代史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词条“定海三总兵”明确其定义为:“鸦片战争中在定海抗击英军牺牲的三位清军总兵。”

  3. 《舟山市志·人物传》

    详述三人籍贯、职务及战役细节,称其“以血肉之躯筑海疆屏障”。

    (来源:浙江人民出版社《舟山市志》)

  4. 国家清史编纂工程《鸦片战争档案史料》

    收录道光帝褒奖三总兵谕旨:“葛云飞等力战捐躯,忠勇可嘉。”

    (来源: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


文化传承

三总兵纪念设施现存于浙江舟山:

网络扩展解释

“定海三总兵”是鸦片战争时期为保卫浙江定海而壮烈牺牲的三位清朝总兵,即葛云飞(汉族)、郑国鸿(回族)和王锡朋(汉族)。以下是详细解释:

1.历史背景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后,英军于同年7月攻占定海,成为近代西方军队首次占领中国领土的起点。1841年9月,英军集结29艘军舰、4000余名士兵再次进攻定海,三总兵率军殊死抵抗,最终全部殉国。

2.人物事迹

3.战役意义

4.词语延伸含义

该词后来也用于比喻能稳定局势、统一指挥的领导者,但此用法多见于文学或口语中,历史语境下特指上述三位将领。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参考权威史料或舟山“三忠祠”相关记载。

别人正在浏览...

百感不谋而合麨面衬装敕语单行线凋窭丁块柴浢津赶跑个人主义攻势鼓牀鬼斧贵爵鸿涌互扇睑板降赦践汙蛟螈接唱惊魂摄魄镜像柯枝辣挞流极龙乡马粮漫步牛头不对马嘴的出处庞駮苹风品议朴陋轻悍铨格曲体人面竹日夕三生愿僧纳神丽石狮市水德损膳索偿缩图腾飞体调土膏推爱问牛五方旗祥河辍水先声夺人歇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