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访索的意思、访索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访索的解释

寻访。 晋 葛洪 《抱朴子·登涉》:“今论其较略,想好事者欲入山行,当访索知之者,亦终不乏於世也。” 宋 张邦基 《墨庄漫录》卷一:“因呼一僕,同 吴 以元价往赎,且戒苟以转售,即不须访索,果以弊恶犹存,乃赎以归。” 明 宋濂 《元故湛渊先生白公墓铭》:“拾遗珠,待其人访索,审而还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访索是由“访”与“索”两个语素构成的复合动词,其核心含义为通过探问、查访以寻求或获取信息、事物。以下是具体解析:


一、字义溯源

  1. 访(訪)

    • 本义:咨询、征求意见。《说文解字》释:“泛谋曰访”,指广泛征询。
    • 引申义:探寻、调查(如“采访”“访查”)。

      来源:《说文解字注》卷三·言部

    • 本义:大绳,引申为“搜寻”。《说文解字》载:“索,草有茎叶可作绳索。”
    • 引申义:求取、探索(如“搜索”“索求”)。

      来源:《说文解字》卷六·糸部


二、词义解析

“访索”属同义复合词,强调通过主动探问与系统搜寻相结合的方式获取目标,常见于以下场景:

  1. 学术研究:查考文献或史料(例:“访索古籍,考订真伪”)。
  2. 调查取证:为获取线索而探访(例:“警方访索证人”)。
  3. 文化采集:搜集民间传统或实物(例:“访索地方民俗资料”)。

三、权威词典释义

  1. 《汉语大词典》

    访求;探访寻求。

    来源: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1993年)第11卷,第27页

  2.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通过探问、查访以寻找(人或事物)。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


四、典型用例


五、使用提示

该词属书面语,多用于学术、公文或正式叙述,日常口语中常以“查找”“搜集”替代。其权威性源于对“系统性探寻”的强调,适用于需严谨考据的场景。

网络扩展解释

“访索”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一、基本含义

“访索”由“访”(寻找、探访)和“索”(搜索、寻求)组合而成,核心含义为寻访、探索,强调通过主动调查或探求来获取答案或解决问题。

二、详细解释

  1. 古代用法
    该词最早见于晋代葛洪《抱朴子·登涉》:“当访索知之者”,指入山前需寻访有经验的人。明代宋濂在墓志铭中亦用“访索”描述归还失物前的寻主过程。
  2. 现代延伸
    除字面意义的“寻访”,还可引申为对知识、真相的深入探究,如学术研究或疑难问题的解决。

三、使用场景

四、词语构成

五、近义词与辨析

若需进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抱朴子》《墨庄漫录》等文献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白悬悬板棚襃迁撑肠酬复触目伤心丛书徂颠脆亮醋酸当锋吊孝嫡室端木蕻良发愤方丈室发信官商过尤酣中客皓练谎嘴火计假面具歼覆螹离奸訴家宅京报连登黄甲精空机辟鞠爱课订刳剔谅闇辽宁省禄泽密祷命令主义谬妄拏访女匽盘滩濆沸蓬莱朴讷清富清响上回绳准诗格诗室霜庭霜信速宾桃子天涯通倅文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