稗耳贩目的意思、稗耳贩目的详细解释
稗耳贩目的解释
比喻见闻浅薄,如商贩之买货卖货。 清 赵翼 《廿二史札记·北朝经学》:“其时治经者各有师承……此可见诸儒师资有自,非同后世稗耳贩目之学也。”
词语分解
- 稗的解释 稗 à 一年生草本植物,长在稻田里或低湿的地方,形状像稻,是稻田的害草。果实可酿酒、做饲料。 喻微小的,琐碎的:稗官(古代的一种小官,专给帝王述说街谈巷议、市井传闻。后泛称记载轶闻琐事的文字为“稗稗野
- 目的解释 目 ù 眼睛:目光。醒目。历历在目。目指气使(用眼光和气色示意以役使别人,形容骄横傲慢的神志。亦作“颐指气使”)。 看,视:目语。目论(喻没有自知之明或浅陋狭隘的见解)。 想要达到的地点、境地或想要得
网络扩展解释
“稗耳贩目”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bài ěr fàn mù,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基本解释
- 比喻义:形容人见识浅薄,如同商贩买卖货物般局限于表面认知,缺乏深入见解。
- 字词拆解:
- 稗:原指稻田中的杂草,引申为微小、非正统的事物。
- 耳贩目:字面指“以耳听闻,以目贩卖”,比喻仅靠浅显的见闻传播知识。
出处与用法
- 典故来源:出自清代赵翼的《廿二史札记·北朝经学》,原文为:“此可见诸儒师资有自,非同后世稗耳贩目之学也。”
- 语法功能:多作宾语、定语,用于批评学识或见闻粗浅之人。
- 感情色彩:中性偏贬义,强调认知的局限性。
延伸与关联
- 同源词:
- 稗官野史:指非官方的、琐碎的记载(“稗官”即小官,负责收集民间轶事)。
- 近义表达:孤陋寡闻、管窥蠡测。
- 反义表达:见多识广、博古通今。
示例语境
- 用于学术批评:
“他的论点缺乏考据,不过是稗耳贩目之谈,难以服众。”
- 用于日常评价:
“仅凭网络碎片信息便下定论,未免稗耳贩目。”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出处或用法差异,可参考《廿二史札记》或权威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二
稗耳贩目(bai3 er3 fan4 mu4)是一个常用于形容人耳朵长、眼睛大、好奇心强烈的词语。它由汉字稗、耳、贩和目组成。
稗(bai3)是一个四划的汉字,由禾和正组成,意为稻谷的颖秕。在《康熙字典》中被归类到禾部首。
耳(er3)是一个三划的汉字,意为人和动物的听觉器官。在《康熙字典》中被归类到耳部首。
贩(fan4)是一个八划的汉字,由贝和反组成,意为买卖、贸易。在《康熙字典》中被归类到贝部首。
目(mu4)是一个五划的汉字,意为眼睛。在《康熙字典》中被归类到目部首。
《稗耳贩目》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民间故事和传说。它形容了一个人耳朵大、好奇心强,而且目光敏锐,善于观察、发现和贩卖有价值的信息和物品。这个词语在古代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如《红楼梦》、《聊斋志异》等。
繁体字中的稗耳贩目为「稗耳販目」。它的部首和笔画与简体字相同。
在古时候,稗耳贩目的汉字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变化。例如,稗可以写成「稗子」(bai3 zi3),耳可以写成「耳朵」(er3 duo5),贩可以写成「販」(fan4),目可以写成「眼」(yan3)。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他是个稗耳贩目的人,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兴趣。
2. 这部电影展现了一个稗耳贩目的探险家的故事。
3. 她的眼睛和耳朵看起来像是扩音器一样,真是个稗耳贩目的人。
一些组词:
1. 目瞪口呆(mu4 deng4 kou3 dai1):形容惊讶到无法开口说话。
2. 耳闻目睹(er3 wen2 mu4 du3):形容亲耳听到、亲眼看到。
3. 贩卖(fan4 mai4):买卖、销售。
一些近义词:
1. 好奇心旺盛的人
2.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人
一些反义词:
1. 漠不关心的人
2. 关起耳朵闭上眼睛的人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帮助!如有其他问题,我会很乐意回答。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