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评论;计较。 唐 吴兢 《贞观政要·论任贤》:“至於论量人物,直道而言。” 金 元好问 《论诗》诗之三十:“撼树蚍蜉自觉狂,书生技痒爱论量。”
(2).犹思量。 元 袁桷 《睡觉东西书灯犹明喜勉元达兼示瑾子》诗:“师友渊源端有绪,老夫推枕起论量。”
“论量”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重含义:
评论、计较
指对人或事物进行评价、讨论,或在意细节上的得失。这一用法多见于古典文献,例如:
思量、权衡
表示对事物的反复思考或权衡利弊,例如元代袁桷的诗句:“师友渊源端有绪,老夫推枕起论量。”
现代语境中,“论量”也可引申为根据事物的轻重缓急进行综合判断,强调通过比较、分析做出决策。例如:“处理问题需先论量其影响范围。”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例句或历史用法,可参考汉典()、古典文献(如《贞观政要》)等来源。
论量(lùn liáng)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评议、议论以及分析等。在不同的场合中,论量可以用于描述对某个问题或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的过程。
论量的拆分部首是言部(讠),它在汉字中通常作为讨论和谈论相关的部首。而论量的笔画数目为11画。
论量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在古代,人们常常通过辩论、讨论和分析来解决问题和增进理解。因此,论量一词形成,用于描述这种讨论和分析的过程。
论量在繁体中的写法为「論量」。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论量的形状可能与现代稍有不同。然而,它的基本意义和用法仍然保持一致。
1. 在这个会议上,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不断论量问题的核心。
2. 他们围坐在一起,论量着如何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
1. 论证:用事实和理由来支持一个判断或观点。
2. 论述:对一个问题或观点进行详尽的说明和阐述。
3. 论点:在一个讨论或辩论中提出的主要观点或立场。
1. 言论:对于某个问题或话题的言论和看法。
2. 辩论:针对某个问题进行争论和辩驳。
3. 讲述:对一个问题或故事进行详细的叙述。
1. 结论:对于一个问题或研究的最终结果或观点。
2. 隐瞒:有意掩盖或隐瞒真相或事实。
3. 其他:与论量相反的词汇取决于具体语境。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