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handle;grip]∶器物上供手执握之处
(2) [person skilled in a trade]∶具有熟练操作技能的人。引申为负责人
一把手,二把手
(3) [knob]∶通过它可握住、操纵或移动某物的常见的拉手(如抽屉或门的)
金属把手
(1).握手。《三国志·魏志·张邈传》:“ 吕布 之捨 袁绍 从 张杨 也,过 邈 临别,把手共誓。” 宋 欧阳修 《奉酬扬州刘舍人见寄之作》诗:“把手或未能,尺书幸时寓。”
(2).器物上供手执握之处。 郑观应 《盛世危言·火器》:“其弹子均由后膛旁孔纳入,膛下设木把手,用右手把住扳手,再用左手推挽。” 周立波 《第一夜》:“我们上了二层楼,蓝衫人转动一个房间门的把手。”
(3).指扶手。 张天翼 《儿女们》:“ 广川伯伯 将手抹一下下巴,放到太师椅的把手上。”
(4).具有熟练操作技能的人。 浦金 《瓦窑堡的炭》:“炭窑上,有所谓‘场内’与‘场外’之分,窑头和炭工都是下到炭窑里的场内人,把手(摇绞把的)以及掌柜的、站盘的、窑主都是场外人。”
(5).引申指负责人。与序数字连用。 邓6*小6*平 《关于国防工业企业的整顿》:“解决领导班子问题,主要是配备好一、二把手,一、二把手敢字当头,就可以把队伍带起来。”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把手汉语 快速查询。
"把手"是一个汉语名词,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一、器物上便于用手握持或操作的部位
指物体上专门设计供人手抓握、提拉或操控的部分。例如门把手、抽屉把手、工具把手等,其核心功能是增强人与物体交互的便利性和稳定性。这一含义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
二、方言中特指器物上的提梁或拎襻
在部分方言区(如吴语区),"把手"可指代容器顶部用于手提的弧形部件,如篮子把手、水壶把手等,强调其悬挂或携带功能。
"把"字本义为握持,"手"指人体部位,组合后引申为"握持之处"。该词最早见于明清白话文学作品,用于描述器具的实用构件。
现代工业设计中,把手需符合人体工学原理,常见材质包括金属、塑料、木材等,形态需兼顾功能性与美观性。
在技术领域(如UI设计),"把手"可隐喻虚拟界面中的可操控元素(如缩放控件),但此属比喻义,未被规范词典收录。
来源依据
“把手”是一个多义词,根据语境不同,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核心含义:
指人与人之间握手或举手的动作,常见于古代文献或方言表达。
指安装在门窗、工具等物体上供人握持的部位,具有实用功能。
在口语中可指代某个领域的权威人物或主要负责人,例如“一把手”。
以上解释综合了古籍、现代汉语词典及常见用法,覆盖了动词、名词及引申义项。
安戢百金诺笔格不吐不茹长公昌姬称名絺章绘句耽惊受怕断句掇臀捧屁風蛤覂竭风榸告至高志光音鬼屋害兽杭潁轰雷掣电后段见法僵卧架子床基点羁鞚津津乐道旧曲究真儿絶亡巨着宽解窟窿眼儿老板燎原列宁室瞒天瞒地妙才弭檝鸣鵙目眊内样帕米尔高原琵琶腿情迷起身奇闻珊钩捎漆拾青紫属读朔鼙松梁逃债脱躧外傅文房四艺无秽屋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