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 汉 张衡 所制漏刻仪上的铜制仙人像。《文选·陆倕<新刻漏铭>》:“铜史司刻,金徒抱箭。” 李善 注:“ 张衡 《漏水转浑天仪制》曰:盖上又铸金铜仙人,居左壶;为胥徒,居右壶:皆以左手抱箭,右手指刻,以别天时早晚。” 清 钮琇 《觚賸·景龙观钟铭》:“悬玉京而荐福,侣铜史而司辰。”
(2).借指漏刻铜壶。 唐 李峤 《十二月奉教作》诗:“玉烛年行尽,铜史漏犹长。” 唐 周彻 《尚书郎上直闻春漏》诗:“静闻铜史漏,暗识桂宫春。”
“铜史”一词在历史文献中有两种主要解释,需结合不同语境理解:
一、指古代计时器具的部件 这一含义源于汉代张衡设计的漏刻仪,其核心部件是铜制仙人像,用于指示时间刻度。例如:
二、引申为历史篡改的象征(较少见) 部分现代释义认为该词隐喻历史被后人篡改,源自古代铜牌刻录历史的方式。但这种解释未见于权威古籍,主要出现在网络词典中,需谨慎使用。
补充说明: 铜在古代器具中的应用广泛,除计时器外,还包括铜印、铜兵(兵器)、铜狄(铜人像)等,但“铜史”特指与计时相关的铜制部件。建议在学术引用时优先采用第一种释义,并参考《文选》等原始文献。
《铜史》是一个汉字词组,由两个字组成。其中,“铜”表示的是一种金属材料,而“史”则表示历史或者记录。因此,“铜史”的意思可以理解为用铜来记录历史或者以铜为主题的历史。
在《铜史》这个词中,字部首为“金”,意思是金属。而铜史的笔画分别为12画和5画。
《铜史》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在古代,铜是一种重要的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制造武器、工具和艺术品等方面。而铜史则指的是以铜作为主要材料的历史记录或者相关的文献。
在繁体字中,铜史的写法为「銅史」。
在古代汉字中,铜史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变化。不过,总体形式和现代汉字相似,依然包括“金”和“史”两个字。
1. 这本《铜史》详细记载了古代青铜器的制造过程。
2. 研究家通过《铜史》中的记载,描绘出了一幅古代铸铜技艺的壮丽画卷。
铜史可以和其他汉字组合成不同的词汇,例如:“铜器”、“铜鼓”、“铜纪”等。
与“铜史”具有相似义意的词汇包括:“铁史”、“青铜史”等。
与“铜史”相对的词汇包括:“白纸”、“未写”等,表示没有记录或者未被记录下来。
八冥饱和蒸气苍萌褫魂酬唱穿针除涤龡豳撮十打钎端溪断岫顿足不前風閨蜂黄敷化戤银公据观者如垛鼓翼核夺曷为回身鞬服建筑十书较论蹐步咭咭咯咯积靡近情九畹既往不咎巨拇开屯阚阚扣背夸谭粱米炼力俚亵轮机长嫚骂藕合滂沛敲定切向力轻典青莲目遒紧区穴衢尊润文官硕老淑行耸畏铁勒吞纳陁堵韦金械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