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bey;listen to;accept;heed;comply with] 接受并服从
听从他的劝告
接受依从。《礼记·内则》:“女子十年不出,姆教婉娩听从。”《左传·昭公十三年》:“ 齐 人惧,对曰:‘小国言之,大国制之,敢不听从!’” 唐 韩愈 《鳄鱼文》:“七日不能,是终不肯徙也,是不有刺史听从其言也。”《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就是好言相劝,料未必听从,枉费了唇舌。” 鲁迅 《书信集·致许广平》:“明日当延医再诊,并问养生之法,倘肯听从,必可全愈也。” 巴金 《随想录·探索》:“这几年我常常想,要是我当初听从我家里人的吩咐,不动脑筋的走他们指引的道路,今天我会变成什么样子。”
“听从”是一个汉语动词,读音为“tīng cóng”,由“听”和“从”两个语素构成。其核心含义是接受并按照他人的意见、命令或安排行动,强调对他人意志的服从性。以下是详细解析:
字面构成
使用场景
近义词 | 反义词 |
---|---|
服从、顺从、遵从 | 违抗、反抗、违背 |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听从”常与“孝道”“尊师”等价值观关联,例如“弟子规”中强调“父母教,须敬听”。但在现代语境中,更注重理性判断下的选择性服从。
听从是一个动词,表示按照别人的要求、指示或建议去行动,听从别人的命令或意见。
听从这个词的拆分部首是口和耳,其中口部表示与口有关,耳部表示与耳朵有关。
听从这个词的笔画数是8画,其中口部5画,耳部3画。
这个词来源于古代汉字,最早的记载出现在《诗经·王风·君子于役》:“言说命援,与是嘉佑。”意思是:说话使命令来帮助,与我是好的助力。
听从的繁体字为“聽從”,聽和從都是繁体字。
古时候写听从的方式有一些变化。在西周时期,听从写作“聞從”;到了战国时期,则写作“䛡從”。
1. 她始终听从父母的教导,取得了优秀的成绩。
2. 我们应该听从专家的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的饮食习惯。
3. 老师要求学生们听从纪律,保持教室的秩序。
遵从、服从、依从、听命、听从、听话等是与听从相关的组词。
遵命、听使、顺从、顺命等是与听从意思相近的词语。
违抗、不从、抗命等是与听从意思相反的词语。
班赐报德背锅比照操蹈镵石赤尽疮疡大脚担倈单行线道德哲学大致电热水器瘨眩电阻顿滞房俎芬香俯首帖耳负舋郜鼎亘屏观读鬼岛寒武系黑炭头患祸阱陷晶荧谨记击棹君子动口不动手空阔龙据露田满师纳鉢蓬转披搭贫凡穹壤秋灰启谒圈禁宂屑三千威仪蛇解身后萧条石浮视为畏途私谐欢好素官它们逃军妄进汙道忤慢夏管萧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