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痈疽疔疖等体表疾患。《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温病乃作,身热头痛,呕吐,肌腠疮疡。” 唐 裴铏 《传奇·陶尹二君》:“遍体疮疡,肠中痛楚。”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翩翩》:“生浴后,觉疮疡无苦。既醒,摸之,则痂厚结矣。”
疮疡是中医术语,指体表因感染、外伤或内因引起的化脓性炎症性疾病,涵盖多种皮肤及软组织病变。以下是综合解释:
疮疡广义上泛指一切体表浅显外科疾病,狭义则特指化脓性感染,包括肿疡(未溃脓的肿块)和溃疡(已溃破的创面)。常见类型有痈、疽、疔、疖、流痰等,例如:
中医强调扶正祛邪,具体包括:
现代医学认为疮疡多与细菌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相关,对应疖、痈、蜂窝组织炎等疾病,需结合抗生素和清创治疗。
疮疡是中医外科常见病,需根据病因、病程综合施治。若出现严重红肿热痛或全身症状,应及时就医。
“疮疡”是指皮肤或黏膜上的痈、疮等溃烂性病变。
拆分部首:疒疕
拆分笔画:疔(第4画)+ 疒(第5画)
“疮疡”的“疔”部分表示疾病,而“疒”部分表示瘀血、病变。所以组合在一起,疮疡就指皮肤上的溃烂性病变。
疮疡(繁体字:瘡瘍)
在古代的《说文解字》中,疮疡的拆分部首为“疒”和“儿”,疒表示疾病,儿表示疔,所以写成“疓”。
1. 他因为不爱保护皮肤而经常生疮疡。
2. 这种药膏可以有效地治疗疮疡。
疮疡药、疮疡病、疮疡病灶
疮、疡、疮毒
健康、康复、愈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