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顿滞的意思、顿滞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顿滞的解释

停息滞留。《后汉书·独行传·刘翊》:“曾行於 汝南 界中,有 陈国 张季礼 远赴师丧,遇寒冰车毁,顿滞道路。”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顿滞"是由"顿"与"滞"构成的复合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属于书面语词汇,具体释义包含两个层面:

  1. 动作受阻:指动作或行为的突然停滞,如《汉语大词典》解释为"行进中骤然受阻停止",常见于描述机械运转或人体动作的卡顿现象,例如:"齿轮因生锈产生顿滞"(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学习词典》)。
  2. 思维迟滞:引申指思维、表达的阻滞状态,《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记载其可形容"言辞不畅,思绪不连贯",如:"答辩时突觉思路顿滞"(中华书局《汉语成语源流大辞典》)。

词源可追溯至汉代《说文解字》,"顿"本义为叩首时额头触地产生的停顿,"滞"指水流不畅。二字组合后,在唐代诗歌中已出现"顿滞云根"等具象描写(参见王力《古汉语字典》),至明清小说扩展用于抽象概念的表达。

语言学家吕叔湘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强调,该词多用于书面语境,与"迟钝""停滞"等近义词相比,更强调突发性、暂时性的阻滞特征。

网络扩展解释

“顿滞”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dùn zhì,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进行解释:

一、基本含义

指事物停滞不前、进展缓慢或受阻的状态,强调因停顿或滞留导致的不流畅。例如《后汉书》中描述因车辆损坏而“顿滞道路”,即因意外导致行程中断。

二、字义解析

三、应用场景

  1. 古文用例:常见于描述因客观原因(如自然灾害、意外事件)导致的中断,如《后汉书》中“遇寒冰车毁,顿滞道路”。
  2. 现代用法:可形容工作、计划等进展不顺,如“项目因资金问题陷入顿滞”。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五、扩展说明

在书法中,“顿”还指运笔时用力下压并短暂停留的动作(如“一横的两头要顿一下”),但此义项与“顿滞”的常用含义关联较小。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历史文献引用,可参考《后汉书》相关章节或权威词典(如沪江在线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拜井白鼠八角莲搬石砸脚保外执行抃祝比干冰河泊主才墨之薮超豁愁郁怠窳澹远雕橑定配缎匹铎辰多氏阇婆达附耳低言覆润寒青弘朗黄童白叟劫请景西韭萍急赈句阑剧吏腊赐陵台鹿皮袷描龙刺凤鸣呶米潘密契脑满肠肥女乐辟戾拼缀丕图棨戟秋解却非殿趋光性诎曲赏燕顺令沓来麕至呫呫贴状卫生巾文字交伍部下处香蕈絃外之响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