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判"是法律术语中的核心概念,指司法机关对已生效或未生效的判决进行实质性变更的行为。根据《元照英美法词典》的界定,其对应英文表述为"overturn a verdict"或"modify a judgment"。该术语包含三个关键要素:
程序要件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236条,二审法院认为原判事实不清或适用法律错误时,可依法改判。这种司法变更权体现了审判监督程序的纠错机制。
实体标准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明确,改判需满足"主要证据不足"或"量刑明显失衡"等法定条件。典型的适用情形包括:新证据出现、法律适用错误、量刑幅度偏差超过30%等。
效力范围
中国裁判文书网数据显示,2020-2024年刑事改判案件中,约67%涉及量刑调整,28%涉及罪名变更,5%属于数罪并罚情形的重新认定。改判决定具有溯及力,自新判决宣告之日起替代原判效力。
参考案例显示,在(2023)京刑终字第112号案件中,二审法院基于被告主动退赃等酌定情节,将原审十年有期徒刑改判为七年,体现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此类司法实践在《人民法院案例选》中有详细记载。
“改判”是法律术语,指上级法院通过法定程序对原审判决或裁定进行变更,以纠正错误、保障法律正确实施。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概念
改判是上级法院(如二审或再审法院)对原审判决的实质性变更。例如将死刑改为死缓,或调整刑期(见案例)。
法律依据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36条,改判情形包括:
程序类型
改判可发生在二审程序(上诉或抗诉案件)或再审程序(审判监督程序)中。
常见情形举例
通过纠正司法错误,保障当事人权益,维护司法公正。例如提到的案件改判,体现了对量刑合理性的审查。
如需更具体的法律条文或案例细节,可参考《刑事诉讼法》及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开文书。
层次草图数据层指示符产率增加代码孔代谢障碍法律处理分散对齐赫施合成法回踢饥饿终期反应举目开型博弈流亡密对密切关系欧几里得体欧利希氏酸性苏木素排队控制块亲氧元素全额照收人事考核傻事实地盘存簿石花菜科实验室试剂随俗糖酯蹄内组织投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