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駭形的意思、駭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駭形的解釋

謂形骸變化。《莊子·大宗師》:“且彼有駭形,而無損心。” 郭象 注:“以變化為形之駭動耳,故不以死生損累其心。” 南朝 宋 何承天 《答宗居士書》:“潛謝不住,豈非自生入死,自有入無之謂乎。故其言曰,有駭形而無損心,有旦宅而無憤死。”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駭形”是一個源自古代典籍的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下有所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駭形”最初出自《莊子·大宗師》,指形骸的變化,強調肉體形态的變動不居,但内心不受影響。例如《莊子》原文提到:“且彼有駭形,而無損心”,郭象注解為“以變化為形之駭動耳,故不以死生損累其心”(認為形體的變化隻是表面的驚動,不應讓生死影響心境)。

二、延伸解讀

  1. 哲學内涵
    該詞常被用于道家思想中,表達對生死、形神關系的思考。南朝何承天在《答宗居士書》中引用此詞,進一步闡釋為“自生入死,自有入無”,即形體的消亡并不代表精神的消逝。

  2. 現代誤用現象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其解釋為“形狀奇異,令人驚異”,這可能是對“駭”字(驚駭)的片面理解導緻的引申義,但缺乏古典文獻依據。

三、使用注意

建議在學術或古文閱讀中優先參考《莊子》及權威注解(如、4、7),謹慎對待非經典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駭形

駭形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被吓得形體發生變化或失去形狀。

它的拆分部首是骨(gǔ)和彖(tuàn),總共有十三個筆畫。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最早出現在《莊子·秋水》一文中。

在繁體字中,駭形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代,駭形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現代标準漢字中,字形已經固定。

例句:他聽到那突然的巨響,吓得臉色駭形,瞬間呆住了。

組詞:駭人、駭然、駭浪、駭客。

近義詞:驚異、恐懼、驚恐。

反義詞:平靜、鎮定。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