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riginate] 浮起酒杯。喻事情的開始
夫江始出于岷山,其源可以濫觞。——《孔子家語·三恕》
(1).指江河發源處水很小,僅可浮起酒杯。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江水一》:“ 江水 自此已上至微弱,所謂發源濫觴者也。” 清 錢謙益 《南京吏部右侍郎顧起元父國輔贈通議大夫制》:“朕聞 黃河 之水,源可濫觴。”
(2).指小水。 南朝 宋 謝靈運 《三月三日侍宴西池》詩:“濫觴逶迤,周流 蘭殿 。”
(3).比喻事物的起源、發端。《初學記》卷十六引 唐 虞世南 《琵琶賦》:“強 秦 創其濫觴,盛 漢 盡其深緻。” 唐 劉知幾 《史通·序例》:“濫觴肇迹,容或可觀,累屋重架,無乃太甚!” 清 王韬 《<淞濱瑣話>自序》:“夫荒唐之詞,發端於 漆園 ;怪誕之説,濫觴乎《洞冥》。” 郭沫若 《今昔集·論古代文學》:“ 中國 文化大抵濫觞于 殷 代。”
(4).波及;影響。 宋 魏慶之 《詩人玉屑·滄浪詩評》:“盛 唐 人詩,亦有一二濫觴晚 唐 者。” 宋 陳亮 《複胡德永書》:“ 亮 方一切置門外之是非,而求其自容于天地間,倘可以免,凡今所召,皆數年前餘波之所濫觴也,決不敢以是自沮。”
(5).猶泛濫;過分。 明 葉子奇 《草木子·雜制》:“借使所入之溝雖通,所出之溝既塞,則水死而不動,惟有漲滿浸淫,而有濫觴之患矣!”《明史·史可法傳》:“今恩外加恩未已,武臣腰玉,名器濫觴,自後宜慎重。” 清 昭槤 《嘯亭雜錄·嘉慶初年谏臣》:“ 福文襄王 康安 雖屢立戰功,然所歷封疆,苞苴廣進,沒後復膺重典,未免濫觴。”
“濫觞”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làn shāng()。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字面含義
原指江河發源之處水量極小,僅能浮起酒杯(“濫”指水流漫溢,“觞”指古代酒器)。如《孔子家語·三恕》記載:“夫江始出于岷山,其源可以濫觞。”
數學表達為:若水源處水量 $V$,則 $V approx$ 一觞之容量。
詞源演變
該詞最早見于先秦文獻,如《荀子·子道》中“其源可以濫觞”,後逐漸引申為事物起源的比喻義。
名詞:事物的起源
指代事物發展的初始階段或源頭。
例句:
動詞:波及或影響(較少用)
如“共和黨掌控衆院濫觞于金瑞契1994年的策略”。
在《水經注》等地理著作中,常用“濫觞”描述河流發源地的水文特征,如“江水自此已上至微弱,所謂發源濫觞者也”。這一用法體現了古代對自然現象的細緻觀察。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查閱《漢典》或《搜狗百科》等權威來源。
濫萌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事物起源或根源。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水”和“木”,筆畫數為13畫。
濫萌的部首分别是“水”和“木”,表示與水和木有關。它的筆畫數為13畫。
濫萌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莊子·秋水》一篇中,其中寫道:“至于燕雀安知反哺之恩,而有互助之意呢?魚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濫萌,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勞其筋骨。”這裡的濫萌即指事物的源頭。
濫萌的繁體字為「濫萌」,讀音與簡體字相同,意義也相同。
在古代漢字中,濫萌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例如,清代《康熙字典》中将濫萌寫作「濫獏」,但其意思與現代寫法相同。
1. 他是這一行業的濫萌,對于每個行業的起源和發展都有深入了解。
2. 這場疫情是由濫萌的吸食野生動物引起的。
1. 濫竽充數:指不合格者逞能誇耀。
2. 濫制:指制造大量且質量較差的物品。
源頭、本源、起始、發轫
末流、終點、終結、終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