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九州的意思、大九州的詳細解釋
大九州的解釋
戰國 齊 人 鄒衍 主張的一種地理學說。指中國以外的大陸。《史記·孟子荀卿列傳》:“﹝ 騶衍 ﹞以為儒者所謂中國者,於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中國名曰 赤縣神州 。 赤縣神州 内自有九州, 禹 之序九州是也,不得為州數。中國外如 赤縣神州 者九,乃所謂九州也。於是有裨海環之,人民禽獸莫能相通者,如一區中者,乃為一州。如此者九,乃有大瀛海環其外,天地之際焉。” 清 黃遵憲 《和周朗山琨見贈之作》詩:“萬戶侯耳豈足道,烏知今日裨瀛大海還有大九州。” 郭沫若 《星空·廣寒宮》詩:“織成鴉鵲十三頭,放入塵寰大九州。”
詞語分解
- 大的解釋 大 à 指面積、體積、容量、數量、強度、力量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對象,與“小”相對:大廳。大政。大氣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指大小的對比:這間房有那間兩個大。 規模廣,程度深,性質重要:大局。大衆
- 九州的解釋 ∶中國的别稱 ∶日本四主島中最南的島詳細解釋.古代分 中國 為九州。說法不一。《書·禹貢》作 冀 、 衮 、 青 、 徐 、 揚 、 荊 、 豫 、 梁 、 雍 ;《爾雅·釋地》有 幽 、 營 州而
網絡擴展解釋
“大九州”是中國戰國時期思想家鄒衍提出的一種地理學說,突破了傳統“九州”的認知範圍,形成了對世界的擴展性想象。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
大九州是鄒衍基于傳統“九州”概念提出的宇宙地理模型,認為中國所在的“赤縣神州”隻是世界極小的一部分。根據《史記》記載,鄒衍認為儒家所說的中國(即《禹貢》九州)僅占天下的1/81,屬于“小九州”,而世界由更大的九個層級構成,稱為“大九州”。
2.結構層次
- 赤縣神州:即傳統九州(冀、兖、青、徐、豫、荊、揚、益、交州),被鄒衍視為“小九州”。
- 中九州:赤縣神州外有八個同規模的州,合稱“中九州”,共九個州,以裨海(小海)環繞。
- 大九州:中九州外另有八個同規模的州,合稱“大九州”,共八十一個州,外圍由大瀛海(大洋)包裹,直至天地邊際。
3.學說意義
- 突破傳統認知:鄒衍通過層級遞推,将地理範圍從中國擴展至全球甚至宇宙,體現了古代對未知世界的探索。
- 哲學與宇宙觀:該學說将地理與宇宙論結合,認為地球僅是宇宙的一部分,具有樸素的“無限空間”觀念。
4.文獻依據
《史記·孟子荀卿列傳》記載鄒衍觀點:“中國名曰赤縣神州……如此者九,乃有大瀛海環其外,天地之際焉。”說明大九州學說的核心是将中國置于更宏大的地理框架中。
大九州學說反映了戰國時期對世界的想象,兼具地理探索和哲學思辨色彩。需注意将其與傳統九州區分:前者是鄒衍的擴展理論,後者是實際行政區劃概念。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史記》原文或相關曆史地理研究。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大九州》一詞的意思及來源:
《大九州》是指中國古代地理所劃分的九大地域區域,包括華夏、蜀、齊、楚、燕、趙、韓、魏、秦等九個州。這個詞通常用來形容中國大陸的地理範圍。
拆分部首和筆畫:
《大九州》的拆分部首為 " 大 " 和 " 州 ",其中 " 大 " 表示大小和廣闊," 州 " 表示行政區域。
部首:大(一筆)
拆分筆畫:九(二筆)州(八筆)
繁體字:
《大九州》的繁體字為 " 大九州 ",在繁體字中沒有太大的變化和差異。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書寫也遵循一定的變革。根據曆史文獻記載,古代寫作中的《大九州》通常以古篆字體進行書寫。
例句:
1. 《大九州》是中國古代地理分類的九個區域。
2. 他的商業帝國遍布華夏、蜀、齊、楚、燕、趙、韓、魏和秦這《大九州》。
組詞:
組詞中可以使用《大九州》來形容某個地區或範圍,例如:" 大九州文化 " 和 " 大九州經濟 "。
近義詞:
與《大九州》意思相近的詞語有 " 大河川 " 或 " 大陸地 "。
反義詞:
與《大九州》意思相反的詞語是 " 小九州 ",用來形容較小範圍的地區。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