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夜微弱的野火。 唐 李子卿 《水螢賦》:“近而察之,若海底之陰火;遠而望也,辟山邊之寒燎。”
“寒燎”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寒燎”指寒夜中微弱的野火,常用于文學描寫中營造清冷、孤寂的意境。該詞由“寒”(寒冷)和“燎”(火焰)組合而成,字面可理解為“寒冷中的火光”。
該詞最早見于唐代李子卿的《水螢賦》:“近而察之,若海底之陰火;遠而望也,辟山邊之寒燎。”此處通過對比“陰火”與“寒燎”,描繪螢火蟲在夜晚的微弱光芒,突出其幽冷缥缈之感。
部分資料(如)提到“寒燎”可比喻“極寒天氣”或“人情冷漠”,但此用法較為罕見,且未被權威典籍廣泛收錄,可能為現代引申或誤用。建議在正式語境中沿用其本義。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水螢賦》原文或權威古漢語詞典。
寒燎(hán liáo)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熄滅的火炬或火把,也可用來比喻失敗或失去希望。
寒燎的部首是火,其中的“點”表示火焰熄滅。寒燎共由12個筆畫組成。
寒燎是漢字的一個變體字,繁體字為寒瞭。
在古代漢字中,寒燎的寫法有所不同。早期字書《說文解字》中将寒燎寫作“寒禮”,表示火焰熄滅的姿态。後來,逐漸演變為寒燎的寫法。
1. 失去了愛人的支持,他的事業猶如一支寒燎,慢慢熄滅了。(比喻失去希望或失敗)
2. 當他把寒燎遞給我時,我意識到我們的友誼已經破裂。(指熄滅的火把或火炬)
組詞:寒燎可以組成其他詞語,如寒燎寂寞、寒燎無聲等。
近義詞:熄滅、滅火。
反義詞:燃燒、燃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