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以目示意而指使之。《莊子·天地》:“手撓顧指,四方之民,莫不俱至,此之謂聖治。” 南朝 梁 劉孝标 《廣絕交論》:“飛沉出其顧指,榮辱定其一言。”舊題 唐 柳宗元 《龍城錄·房玄齡為相無嗣》:“此日者顧指曰:‘此兒此兒,絶 房氏 者此也!’”
(2).比喻輕而易舉。《文選·左思<吳都賦>》:“麾城若振槁,搴旗若顧指。” 劉逵 注:“顧指,諭疾且易也。”
“顧指”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指通過眼神示意來指揮或指使他人,常見于古代文獻中。例如:
形容事情完成得輕松且迅速。例如: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莊子》《文選》等原文,或查閱權威古漢語詞典。
《顧指》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批評指責。它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别是“顧”和“指”。
“顧”字的部首是“頁”,總共有11個筆畫。
“指”字的部首是“手”,總共有9個筆畫。
《顧指》這個成語來源于《書經·周書·盤庚第四》:“敢用祖考共造之罪,請以‘顧指’。”在古代,它的意思是以指責的方式批評某人犯下的罪過。
《顧指》的繁體為「顧指」。
在古代,通過研究字形的演變可以發現,《顧指》在古時的寫法可能是「覷攈」。
他總是毫不客氣地顧指别人的錯誤。
與《顧指》相關的組詞有:顧全大局、指點江山、指鹿為馬等。
與《顧指》意思相近的詞彙有:斥責、譴責、責備等。
與《顧指》意思相反的詞彙有:稱贊、表揚、褒獎等。
【别人正在浏覽】